文化課教材(高級):得見有恆者,斯可矣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2)者,斯可矣。亡(3)而為有,虛而為盈,約(4)而為泰(5),難乎有恆矣。」

【註釋】
(1)斯:就。
(2)恆:指恆心。
(3)亡:通「無」,讀音亦作「無」。
(4)約:窮困。
(5)泰:奢侈。

【語譯】
孔子說:「聖人,我是沒機會看到了,能夠看到君子,也就不錯了。」孔子又說:「善人,我是沒機會見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也就不錯了。明明沒有卻裝作有,明明空虛卻裝作充實,明明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要做到有恆,是多麼困難啊!」

【研析】
在春秋末期,社會處於「禮崩樂壞」的背景下,孔子似乎感到絕望,他認為在那樣的時代下,難以找到他理想中的「聖人」、「善人」,而那些「虛而為盈,約而為泰」的人卻比比皆是。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若能看到「君子」、「有恆者」,也就心滿意足了。所謂「時窮節乃見」,更顯出「堅持」敦品力學、走正路的人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延伸思考
1、什麼叫做「打腫臉充胖子」?此語和本章中哪一段話意涵相符?
2、作一位有恆心與誠心的人為什麼不容易?又如何鍛煉自己的恆心與誠心?

* * *
【相關資料】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村外有口又髒又臭的污泥塘,人們找來一些花木種下去,想把這兒的面貌改變一下。可是這些花木的根部都被污泥粘住,展不開,不但沒栽活,連根都爛掉了。

許多花木都說:「這鬼泥塘,全是腐臭的爛泥,根一被粘住,就沒命了。」後來有人找來荷藕種下去。周邊的花木都說:「這荷藕白嫩嫩的,看上去這麼脆弱,怎麼能在這個地方活下? 」過不多久,奇跡出現了。荷藕上長出了莖,及圓圓的、碧綠碧綠的荷葉。後來,開起了各種顏色的荷花,白的、粉紅的,亭亭玉立,還發出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引得行人嘖嘖稱羨,駐足觀賞。雖然荷藕雖被污泥團團圍著,本身還是清白的。花木們都愕然了。

【課後作業】
請說說自己看完此寓言故事後的感想。

(引導:生活環境固然重要,但內在的本質更為重要。唯有潔身自重,保持本性的純善,才能不被惡劣環境的污染,仍能自在地開出鮮花來。)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1),依於仁,游於藝(2)。」(《論語‧述而第七》)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
  •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第七》)
  • 孔融(1)被收(2),中外(3)惶怖(4)。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5)琢釘戲(6),了(7)無遽容(8)。融謂使者(9)曰:「冀(10)罪止於身(11)。二兒可得全(12)不?」兒徐(13)進(14)曰:「大人(15)豈見覆巢(16)之下,復有完(17)卵乎?」尋(18)亦收至。(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 莊辛對(1)曰:「臣聞(2)鄙語(3)曰:『見兔而顧(4)犬,未為晚也;亡(5)羊而補牢(6),未為遲也。』」 ( 《戰國策.楚策》)
  • 子曰:「富(1)而(2)可求(3)也;雖執鞭之士(4),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5)。」 (《論語·述而第七》)
  • 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今河北省)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孤竹國國君想立叔齊為太子。他死後叔齊想把王位讓給兄長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逃走了,叔齊覺得自己不應該繼承王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推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 偶然的機會裡,得知一位海外中文學校的老師,也在課堂用《小乾坤》當教材,在台灣的我們非常好奇,國外的孩子看得懂小乾坤的內涵嗎?喜歡小乾坤嗎?很高興可以和這位老師聯繫上,謝謝老師如此用心地運用這套教材,看了頗為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