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5)

教養守則 :放輕鬆一點,孩子犯錯不用大聲斥責
理察.田普樂 譯/游綉雯
【字號】    
   標籤: tags:

當我十幾歲時,有一次幫忙料理全家的餐點(你待會就會知道,我用「幫忙」這個字,實在有點言過其實)。其實真正煮飯的人是我媽媽,我則幫她把冷凍豆子拿出來。不知道為什麼,我用手抓著那包豆子包裝袋上端的一角,然後用剪刀,沿著我手指的下沿,剪開包裝袋的一角。可預見的,(除了我手中抓著的袋子一角)豆子整包掉到地上,豆子四處飛散,撒得滿地都是—冰箱和廚具底下,洗衣機底,我們的腳邊。

我嚇壞了,抬頭望著我媽媽,等著一頓無可避免的高聲斥責,那時我媽媽已經很緊張,忙著邊切肉,邊注意不讓淋在肉上的醬汁煮焦,爐子上還有蔬菜,但是那時我老媽卻笑彎腰了。

然後你知道嗎?從那次以後,我沒有再犯過同樣的錯誤了(是的,我知道,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沒犯過這類錯誤)。重點是,我無須被罵才能學會教訓。媽媽用笑聲而不是罵我笨(老實說,那顯然是滿愚蠢的),讓我對媽媽的看法,以及對我們母子的關係都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啦,不管那件事有多蠢,那真的純屬意外。那麼當孩子存心找碴、頂嘴時,又怎麼辦呢?即使是在這種時候,父母通常也能化麻煩為歡笑。如果你能掰出個笑話,或是在適當的時刻,以溫馨,戲而不謔的方式調侃他們,通常就可以改變他們原來會讓你活受罪的心態。如此一來,大家都會比較快活,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穩固。

約翰.柏寧漢(John Buringham)寫了一本很棒的童書,書名叫做《你寧可……?》(Would you rather?)他在書中問孩子,他們喜歡,例如,全身塗滿果醬,被水淋得溼搭搭,還是被狗狗拖過泥濘地?(順便告訴大家,我全力推薦,我是說這本書,不是說被狗狗拖著經過泥濘地。)我的小兒子很愛這本書,所以有時候,當他剛要開始調皮,我就問他們問題,以解除狀況:「你們寧可……現在趕快停喔,回房間禁足五分鐘,還是接受三十秒鐘無情的搔癢?」這會引得他們咯咯笑,分心忘了原來要做什麼。

孩子似乎對不用斥責來制止他們這件事很領情。現在我又想到,我知道我也應該對某些成年人試試這招。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還記得自己的孩提時光嗎?回想過去的時光—你當然會記起來。假如老師告訴你,下次數學考試考得好,就記嘉獎,賞糖果吃,或是在公告板上表揚。好,另一種方式是,老師警告你,如果考試考不好,下課時間不准出去玩,或是放學後留校察看,體育競賽,禁賽一場(或者罰你連打兩場球—視你的運動細胞而定)。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比較可能讓你想把考試考好?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