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必掉眼淚(4)語言的魔力

第2招:語言的魔力
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本領,並且可以一躍三萬六千里,如此神通廣大如孫行者,竟然服服貼貼地聽命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唐三藏,此無他,唐三藏的緊箍咒厲害非凡。當孫行者不聽命的時候,唐三藏只要口中念念有詞,孫行者便頭痛欲裂呼天嗆地求饒。在唐三藏的咒語之魔力下,孫行者有再大的本領亦無濟於事。此段神話說明語言之魔力非等尋常。

因此管教子女時,父母應對自己使用的語言謹慎小心,父母或許不會唐三藏的緊箍咒,然而父母平日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有著緊箍咒般的魔力。老師也是非常有機會使用語言魔咒傷害學生的人。語言所以有如此偌大的魔力,主要在於語言的暗示力量。

當然語言的暗示力量有消極摧毀性的暗示力量,但是也有正面積極的暗示力量。有句名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充分說明語言助人與傷人的力量。我們平日起居生活,無時無刻不受自我或他人語言暗示之影響。以下舉數例說明,語言的魔力之可怕。

例一:
一位五、六歲的小孩童,拿著洋洋得意的美術作品展示給媽媽看,媽媽一句話:「唉!你畫什麼喲,簡直是鬼畫符嗎!」如此一句負面批評的話,可能箝制或抹殺孩子的美術天份。

例二: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學彈鋼琴,若鋼琴老師對媽媽說:「算了!省點力氣與金錢吧!你的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如此一句話,足以斷送這位小孩學彈鋼琴的機會。

例三:
一位高明的醫生面對一位歇斯底里的病人,以維他命丸做處方,暗示患者說:「此為目前最進步的胃潰瘍治療藥,保證一周見效,三周斷根。」維他命當然治不了胃潰瘍,但是憑著醫生語言暗示的魔力,確實可以治好病患的胃痛。

例四:
一位心理學者以不含咖啡因的濃咖啡,使一群受試者徹夜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此無他,受試者是接受了「喝咖啡會睡不著覺」以及「他今晚喝了濃咖啡」等語言暗示的影響。

例五:
從前有位師專生,在放學時間找筆者聊天,在聆聽完筆者的留美經驗談之後,感嘆地說:「留學之路,對我們師專生而言,路途太遙遠了。」

針對這感嘆的話,筆者可以有二種反應:一是消極的反應:「是的,師專生畢業後要當二年兵,而且要實習五年,等當兵及實習後,志趣早就磨光了,何況師專生普遍英語不好,想要留學,簡直是夢想」。另一是積極反應:「留學之路就目前而言,可能還算遙遠,不過等你畢業後,再念完大學,留學之路便不再遙不可及了」。

一句話可以鼓舞一個人努力實現夢想,一句話也可以徹底粉碎一個人的希望,語言之魔力不可謂不大。

例六:

從前筆者在一次師生聚餐中,以可樂向老師敬酒,老師微皺眉頭道:「你為何用可樂敬我?」筆者立即陪罪道:「報告老師,學生實在不會喝酒。」師曰:「你從沒喝過,你怎知道你不會喝酒?」這句話深深銘記於筆者心中(當然,我不是要去喝,也不是鼓勵大家去喝酒) 。目前為人之師,每當學生向筆者報告: 「我不會……」時,筆者立即回應以「你從未試過,你怎知道你不會?」老師一句話,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甚至影響世世代代。

平日開玩笑的話:「為人師者,死後要下十八層地獄」。若從語言之暗示力量來看,語言可能殺人不刃血。言重一點,有時候,老師一句無心之過的傷人語言,可能損毀學子的一生,也讓自己「罪過不少」。相反地,老師也可積極運用語言的影響力,造就無數的學生。

為人之師,一生的的確確可以「誨」人無數,也可能「毀」人無數。因此,老師該不該下地獄,其實決定於老師會不會妥善使用語言積極的暗示力量。信佛的人屢屢勸人莫做口業,就是警惕人:福從口招,禍從口惹,語言之「生」、「殺」力量簡直不可思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想法與期望。所以每個父母知道他們懷孕後,就開始注意營養的吸取,避免感冒、吃藥,希望寶寶出生後健壯聰明。可是有些兒童年齡逐漸镸大後,開始出現不聽話、抗爭,甚至各種偏差行為,當初的期望完全落空。教養孩子變成苦差事。許多父母被子女的偏差行為氣得暴跳如雷。父母也把孩子打得哭哭啼啼,自己也傷心掉眼淚。
  • 莎士比亞曾在其名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中,闡釋人生如戲,每個男男女女都是演員。事實上,生而為人每天扮演許多角色。歸附角色對一個人是很可怕的。因為當一個人被歸附某種角色開始,他便會努力學習該角色行為,賣力演出,並養成了人格角色,從此一輩子拋棄不掉該角色......
  • 在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應驗的預言」或者稱之比馬龍效應。其主旨都在說明當一個人被「認定」或「歸附」一個角色後,他個人很可能實踐了所被歸附的角色。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