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6)

教養守則 :對事不對人,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理察.田普樂 譯/游綉雯
【字號】    
   標籤: tags:

我曾經認識一位相當值得信任,很誠懇的人,她開了一門兒童行為的課程還是講座之類的。有一次在某個場合,她告訴我,她學得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不是孩子頑皮,孩子是好孩子,而他不過做了一件頑皮的事。」哈,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所聽過,瘋狂的政治正確心理學中最好笑的例子。我們一逮到機會,就會傳誦這則荒謬至極,令人嘩然的忠告。

然而,令我慚愧的是,事實上我必須承認,她所言完全正確。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取笑一下這種說法。「這台電腦沒有問題,這是一台好電腦,只是運作有問題。」不過,撇下面子問題,我必須承認,她所說的原則,真是一針見血。

父母一旦告訴孩子,他們頑皮、自私、懶惰、肥胖、愚蠢、粗魯、好管閒事、粗心大意,等等,你就是替孩子貼標籤。如果他們認同這種標籤(他們為什麼不信呢—─我們訓練孩子要相信父母的話),他們的行為也會如此反應。他們會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我知道我很懶惰。」或者,「我有什麼好在乎的,反正他們認定我頑皮搗蛋。」當然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思考過程,至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還不會,但是如果父母替兒女貼標籤,他們會照這樣去做。

父母應該做的是,譴責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你可以告訴孩子:「那樣做是自私的行為。」或者,「強行進入別人房間的行為很粗魯。」這樣的做法不是針對個人,而只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意見。如果你現在覺得很想大喊:「可是他真的很懶惰!」,我不會說你錯了,然而如果我說你有可能是對的,那可算是「非政治正確」。我只是要告訴你,父母絕對,絕對不要當著子女的面說這種話,也不要在別人面前這樣說,以免萬一話又傳回兒女耳中。在兒女吃完飯連餐桌都不清理,更別提幫你洗碗盤,這樣連犯三次之後,你可以把這個標籤,保留在你最私密的思緒中。

不過正面的標籤就截然不同了。只要這些標籤是正面的(不要給孩子壓力去做他辦不到的事),它們能夠鼓勵孩子,表現出與此名符其實的行為—思慮周密、事事謹慎、勇敢等等。

甚且,其實父母有時候可以利用這些正面的標籤,在孩子行為即將脫軌時,強化孩子的好行為:「看見你行為這麼粗魯,還真是讓我嚇一跳,因為我一直都認定你是個特別有禮貌的人。」這讓孩子覺得安心,父母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正面看法,所以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還記得自己的孩提時光嗎?回想過去的時光—你當然會記起來。假如老師告訴你,下次數學考試考得好,就記嘉獎,賞糖果吃,或是在公告板上表揚。好,另一種方式是,老師警告你,如果考試考不好,下課時間不准出去玩,或是放學後留校察看,體育競賽,禁賽一場(或者罰你連打兩場球—視你的運動細胞而定)。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比較可能讓你想把考試考好?
  • 當孩子存心找碴、頂嘴時,又怎麼辦呢?即使是在這種時候,父母通常也能化麻煩為歡笑。如果你能掰出個笑話,或是在適當的時刻,以溫馨,戲而不謔的方式調侃他們,通常就可以改變他們原來會讓你活受罪的心態。如此一來,大家都會比較快活,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穩固。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