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3)

教養守則 :不要嘮叨不休,但要堅定口氣!
理察.田普樂 譯/游綉雯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ads-->
我最近讀到一篇有趣的報導,研究「嘮叨」這件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此事向這些研究人員討教)。他們發現,如果你對人嘮叨不休,不說還好,一開始嘮叨,別人其實反而不會去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

所以,在不嘮叨的情形下,如何讓孩子做事?嗯,嘮嘮叨叨的口吻,會令人心煩意亂,這就是為什麼嘮叨如此令人厭惡。而且當嘮叨變本加厲時—─遵循教養守則的父母,請千萬自制—─你會叨唸起孩子的性格,而不僅是孩子的行為。

所以,「你沒有關門。」是一項合理的指責,而「你從來都不關門。」就是一種嘮叨。更糟糕的情況是嚴厲譴責孩子天生的性格:「你從來都不會替別人著想」,「你就是笨手笨腳」。如果你這樣對待兒女,你會害了他們,而他們是無辜的。

然而父母實在不需要用這種令人厭惡的口吻,或者做人身攻擊。父母應該做的只是,用堅定的語氣要求孩子,然後讓他們清楚知道,如果他們不照要求做,會有什麼後果。就像這樣:「請你去做功課,如果六點之前沒有把功課做好,我就得把電腦關掉,直到你做完功課為止。」然後,六點以前都不作聲,屆時有必要的話,就關掉電腦。如果這是你的標準步驟,不用多久,孩子就會了解,你不是在開玩笑。

有一次我到友人家午餐,我們要用餐的餐桌桌面上放滿孩子的玩具、畫紙、糖果、樂高、撲克牌、廢紙。我開口(有點忐忑不安)要幫忙清理桌面。「喔,不用。」主人說,「沒有必要,孩子會清理。」我心想,孩子忙著在做別的事,她怎麼有辦法在燙青菜的水開以前,叫孩子把桌面清理乾淨呢?但是女主人走到廚房門口,用愉悅的口吻說:「十分鐘內,餐桌上的東西就會被清到垃圾桶囉。」顯然孩子已經習以為常—─而且他們以前已經很清楚,媽媽不是口頭說說而已—─所有的孩子馬上都聚集過來,五分鐘後,桌面已經清理乾淨,可以上菜了。不用嘮叨—─媽媽只說一次,而且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們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後果會如何。

關於嘮叨,還有些值得一提的事。頭幾年的時間,孩子雖可以勝任某些工作,但是期望他們自己記得去做,並不合理。所以與其生氣孩子又忘了餵小倉鼠,很想數落他們一番,還不如用讓大家都愉快的方式處理。孩子負責餵小倉鼠,但提醒他們餵食的工作則是父母的任務。現在,你只需要有人對你嘮叨,提醒你要記得叫孩子餵寵物鼠就好了。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