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app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華風:奇妙「九份」

華風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7日訊】一跨入九份,立即跌進雲山霧海,腳步飄移。

「九份」是昔日台灣的採金礦中心,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這裡的村落只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採購時,每樣東西都是要九份,後來九份便成為這裡的地名。這個山環海抱的小空間,隨著金礦業的幾番興衰之後,就像收藏在千里之外的一幅山水畫,清逸落寞,一邊是茫茫海域,點點漁舟,一邊是綿綿群峰,飄緲的雲霧,走著走著,竟有一種時空錯落般的奇特感覺。

到了九份金瓜石、濂洞裏的澗溪橋,更感到一陣驚愕欣喜,一片躺在河灣裡的黃燦燦的石頭,驀然映入眼簾。因這裡的水中有大量的砷元素,使石頭在日久天長中變成了臘黃色,放眼望去,一塊塊金黃的水中石,連著青鬱的河岸,遙對山壁懸掛的黃金瀑布,一派渾然天成的妙景,使人頓時墜入童話般的詩意裡,所有都市的喧囂煩惱立時忘卻。

沒想到有一天會來到這座小山城,從海灣漁火、山嵐霧靄到店戶人家,總覺得這裡有一種特殊的氣韻。順著地勢攀延的九份老街,中式燈籠、觀景茶館、芋圓小吃、古舊藝品,林林總總和親親熱熱中,呈現出的似也不止是那種懷舊風情,但這個山間小城的吸引力究竟是什麼,一時也說不清。踏著街巷一段段拐彎抹角的石階,不知怎麼,腦海中竟浮現出「海角七號」裡的台灣小鎮恒春,想到影片裡的愛情、夢想和音樂。

《海角七號》在小人物的悲傷歡笑中,帶出了現代化與鄉土和傳統之間的碰撞,這種衝突和對抗隨著時代的發展,往往比一場戰爭的記憶更為尖刻。影片對小鎮鄉土文化最終找到自己尊嚴的肯定,與九份在都市人的心靈中保有的位置,確有某種意義上的相通。但使九份再度聲名鵲起的,是另一部電影《悲情城市》,它在這個被遺忘的小城的拍攝,又使九份一夕爆紅,隨著高樓平地起,樣貌也變了調。

於是這個雞犬相聞的小鎮,斑駁中透出了繁華,沖淡中平添了喧鬧,但它那荒老的礦坑、淘金工具,廢棄的最早戲院,日據時代的建築等等歷史痕跡,仍讓人充滿懷念。而那些隨著山坡地形攀緣的房舍,和一家家歲月悠久的老店,更以一種久違的親切,向人展示著被打開寨門後的不情願。

當友人的車子緩緩離開海濱山道,駛向臺北的燈火時,我忽然有些明白了那種始終說不清的感覺。九份奇特,也許不僅在於它那變幻莫測的海觀山景、罕見的金黃石頭、特殊的豎崎路,而更體現在它的興衰變遷中,那不改的名字「九份」,那深幽的昔日老街,那青山依舊的海灣,都在訴說被拋上城市文明的版圖後,對往昔的淳樸平實、對古老根源的眷念,這種繾綣糾葛的生命形態,正是九份的魅力。

看著人潮向那裡集中,又從那裡回流,看著現代人對九份的寄情,不由心生感慨,不由想到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臺灣巡演掀起的熱潮,以及給人們帶來的盛大精神饗宴。美麗的寶島,一個震撼心靈的天地福音,在啟迪你,啟迪人們塵封的記憶;一股中華傳統文化的浩浩清流,在潤澤你,潤澤人們乾涸的心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浩瀚無際的宇宙裡,總有一個旋轉的星球,上面住了很多音樂人,住了很多樂器,他們在流雲香花裡自在地演奏,奏出一曲曲美妙的天音,當地球人感應到他們的音樂時,就會有一種特別的激動與滿足……
  • 有一種燈火與故鄉最親,在同一個時刻,燃起天涯海角的思念;有一種燈火民風最淳,花燈社火裡,映著民間鼓樂、百姓歡顏;有一種燈火燦爛最久,伴著煙花明月,伴著我們的祖先,熱熱鬧鬧了幾千年。
  • 1965年,美國宇航員第一次太空行走時,「雙子星4」號宇航員埃德華‧懷特,丟失了一副手套,在隨後一個月中,手套以時速1.75萬英里在太空飛行,對宇航員和飛船構成了威脅,成為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直至在大氣層化為灰燼。
  • 今年過年,中共各地大小頭目們在胡錦濤上井崗山,溫家寶到災區燒菜的啟發下,也紛紛上演親民秀,弄出一派奇特的拜年景觀來,但最為招眼的,還是江澤民在上海官場的亮相,下臺多時又在老巢高調復出的動作,是否為中共高層內鬥昇級的信號,一時引起外界廣為關注和猜測。
  • 人臉就相當人的「身份證」,換臉即是換身份,換臉人的身份如何界定,這張新臉如何被親友和社會認可,涉及到眾多倫理問題,一直引起社會上和醫學界的熱議。不禁想到,生活中其實還有一種「換臉術」,目的和手段非關醫學,性質上卻更有迷惑性和危害性,因換的不是皮肉,而是靈魂,往往不被人知。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