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lotto max中奖号码 - 体育

天韻舞春風:杜甫〈登樓〉

新唐人電視台
font print 人氣: 610
【字號】    
   標籤: tags:

很高興天要和大家一起欣賞的,是一首唐朝杜甫的名詩:「登樓 」。

杜甫字子美,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逝於唐代宗大歷五年,年五十九歲。杜甫的一生坎坷,到處飄泊,自少多病,貧窮好學。他把寫詩當做畢生的志業,也把畢生的遭遇都寫成了詩。杜甫是這樣形容他自己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意思是說,他為了推敲琢磨讓人驚嘆的好詩句,會至死方休的。他真的是把作詩看做自己真正的生命,雖然一生都為生活而奔波流離,但仍然是把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

杜甫博覽群書,所作的詩格律嚴明,縱橫博大,氣質沉鬱,力透紙背。而且情感真摯,細膩感人,每一個字都經過千錘百煉。在唐朝詩人中,杜甫是被歸類在「盛唐」詩人的時代。但他雖經過開元、天寶的盛世,可是主要的生活和創作經驗,卻都是在「安史之亂」以後,正好經歷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時代,所以在他的詩中淋漓盡至的記錄了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及亂世中的憂國憂民,使這些作品具有了「詩史」的意義。而在詩中他也呈現著濃烈的濟世情懷,心懷蒼生,悲憫憂憤,境界為後人推崇備至,被譽為「詩聖」。有論者說,杜甫在唐朝詩人中是頂尖的。元稹也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的詩影響宋詩與後代詩的發展很深。他的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像是〈春望〉、〈天末懷李白〉、〈旅夜書懷〉,七律像〈蜀相〉、〈宿府〉、〈秋興八首〉、〈登樓〉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他這首〈登樓〉吧!。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首詩作於代宗廣德二年的春天,這時官兵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收復了河南河北。可是到秋天時吐蕃又攻陷了長安,這時皇帝出逃、朝臣投降,年底吐蕃又再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的「西山寇盜」就是指吐蕃,而「萬方多難」,也是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是指朝廷日益衰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天災人禍等的景象。瞭解了時代背景之後,再回頭來看這首詩,就更能感同身受了。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獨上高樓,望見了燦爛春光中的花樹,如錦繡般舖滿了大地。但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這時登樓,心中只是倍覺慘悽,雖然美景當前,反更襯托出了蕭條之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憑著樓遠望,錦江水映帶著兩岸明媚的春光,在天地間多彩的渲染著,而玉壘山上的浮雲飄移來去,就像是古今世道的風雲變化一樣啊!這裡的感嘆闊大悠遠,囊括了古今天地。

「北極朝廷終不改,」北極:就是北極星。居天中而不動,眾星環繞著它,除「不動」外,它也有「君王」的含意。這一句是說,我大唐國朝穩固,終是不會改姓易代的。「西山寇盜莫相侵。」敬告西山的寇匪們,不要再想侵擾我朝。這裡的「莫」,是不能或不敢的意思。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後主」是指蜀漢後主劉禪,因寵信宦官而亡國。「祠廟」就是祠堂。「梁甫吟」,又名〈梁父吟〉。相傳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句中含有對他的仰慕之意。這最後兩句是說,我站在樓頭啊,徘徊沉吟,天色已晚,在蒼茫的暮色中,依稀可見城南的後主祠。可憐後主劉禪雖是亡國昏君,竟也可以入祠廟之中,享後人的香火。而當今只有劉後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自己雖有諸葛武侯的大志,卻苦無報國之路,只有獨上高樓,憂思萬端,聊吟詩以自遣哪!

杜甫雖然身處西蜀,卻懷著心繫天下的氣慨,即使在萬方多難之時,視野仍然縱觀全局,胸懷古今,也可看出他的氣度,縱使心情蒼涼,但並不絕望。所以他的詩雖經常是氣質沉鬱,但境界開闊,帶著盛唐詩人特有的縱橫大氣。像他詠懷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詩裡的那種沉鬱蒼涼,在千年後讀之,仍是讓人熱淚盈眶,動容無法自已,但在氣象上,並沒有絕望之意。所以,「沉鬱頓挫」既是他詩的風格,也是詩的內容,記述著他的憂國憂民,表達出的是杜子美整體的氣質和風格。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杜甫的才氣,和他心懷天下的壯志,以及至死不渝的赤誠,永遠都是中華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寶藏。而詩的節奏、格律和意象等等,在杜甫那兒,都達到了前所少有的豐富和美麗。世人稱杜甫為「老杜」,雖也是考量和「小杜」(就是杜牧)的區別,但另外更包含了敬重、親切的意思。「詩聖老杜」,就是中國人對杜甫在歷史上永遠的情感。

而從時代背景來看,唐朝自建立後,國力日益鼎盛,經濟繁榮,政治昌明,在文化上,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融合性,充滿了生命力。這時的中華文化,是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向各方廣泛吸收,而達到豐富、鼎盛。所以在睿宗以後的盛唐時代,形成了儒、釋、道三足鼎立,多元並存,佛教在進入中國數百年後,這時終於能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相互補益,這個歷史的機緣,是在以往朝代中,不可多得的。而在文學上,唐詩的人才輩出,朝氣蓬勃,各放異彩,盛況空前,也因為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而鑄就了像「杜甫」這樣大胸襟、大格局的偉大詩人,也在我中華文化中留下了「詩聖杜甫」。

--新唐人電視台節目.【天韻舞春風】--
新唐人電視台http://www.ntdtv.com/xtr/b5/aMain.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起句「誰家玉笛暗飛聲」就將人帶入一個高遠空靈的意境;「暗」字用得尤妙,把那種幽微、隱約表達得淋漓盡致…
  • 相傳張果老遊戲人間,變化多端,擁有長壽祕術、隱身術還有一指神功;...他為何總要倒騎驢呢?
  • 歷史上這位倒騎毛驢,滑稽可愛的老神仙張果老,故事傳說深入民間。而他的來歴,不只是平民百姓有著濃厚的興趣,連天子都非常的好奇呢!話說唐玄宗好不容易,將他召請入宮後,因為知道他變化多端,就找了一個能夠看見鬼的人,來看看張果老是何許人。這個人到了皇上跟前,就說:「張果老在哪裡?讓我來看一看。」其實張果老早就站在他面前了,他卻看不見。
  • 今天我們所要欣賞的〈水調歌頭〉,是蘇軾在宋神宗熙寧九年時,酒醉後抒情,懷念弟弟子由所作的。這首詞備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其中很特別的是,連描寫英雄好漢的小說《水滸傳》裡,都引用了這首詞。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王勃每次寫作前,都會先磨好幾升墨汁,躺在床上構思;靈感一來,就忽地坐起來,縱筆疾書..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