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快樂溝通:溝通技巧說者篇(7)

要知道自己的角色
葛琦霞 (優秀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老師面對家長的心情,常常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有的家長樂於幫助老師,早上去教室念故事給孩子聽,幫忙老師收作業,還組織其他家長,改善教室環境;有的家長對於老師的班級管理提出中肯意見,協助其他孩子的課業輔導,讓他們學習得更好;有的家長卻不同意老師的教法與管理,不是採取默然的態度,就是在言語上挑釁與敵對。

所以,老師常常會以「我有專業自主權」的話語來保護自己。事實上,有各式各樣的家長,也有各式各樣的老師,在溝通時,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很容易導致不愉快的狀況。

我在八年前參觀美國一所小學的教學時,很好奇他們怎麼出家庭作業,於是請教該校的校長。校長是一位個子瘦小卻精力充沛的女性,翻譯老師幫我把問題說明後,我看到她露出驚訝又狐疑的表情,她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我只好簡單說明台灣學校的狀況:台灣的學校老師會出很多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所以學生回家後可能還要花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完作業,有時還不止兩小時。

校長說:他們讓孩子回家要練習怎麼當兒子女兒,觀察爸爸媽媽要怎麼當,以後才知道怎麼當一個爸爸媽媽。

我當下沉默了。

我想到的是:在台灣的老師和家長的角色混淆了。老師常常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在家庭要做到的生活規律,因為老師發現:現在孩子不是吃得太多,就是太偏食,有時候還發現孩子的作息不規律,三更半夜跟著爸爸媽媽在朋友家聊天玩耍;而家長常常負起了屬於老師在校應負起的責任,所以幫孩子報名補習班,補強英文、數學、自然、作文、音樂、美術等科目;還要看孩子的回家作業是否寫正確,造成老師只管出作業,只管收作業,他無法了解孩子在進行作業時,會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幫助的窘境。

我也想到曾經去瑞士參觀一所高中,校長全程用英文很驕傲的為我們導覽解說〈瑞士是使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他說他的英文完全都是在學校學習得來的能力,他感到自己國家的教育很成功,讓他只要透過學校教育,就能學得應用英文的能力。

當時我還是學校的老師,我還沒看到在台灣哪一所學校的老師能像這位校長這樣驕傲的說自己國家教育很成功。這讓我感到挫敗。

所以,我會誠心的建議各位家長:要知道自己的角色。

如果在跟老師溝通時,是把自己當成老師一樣,覺得老師的教法上有問題,應該要如何教,以這樣的態度指導老師,除非你真的是一位教育的專業人士(我指的是你很熟悉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及知道如何處理) ,而不是只會讀書沒有實務經驗的高調學者,不然,會帶給正在從事實際教學的老師極大的困擾。
我也同意有的老師並沒有站在自己的角色上,沒有把工作做得很好,但是透過適當的溝通,才能讓老師了解家長和學生的想法,他才能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所做所為。

從家長的角度,誠心說明一位家長的想法,請教老師有關教育上的建議,往往能夠跟老師溝通順利,雙方都知道對方的想法,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會得到的幫助更大。

(系列轉載完畢)

摘自:《跟老師快樂溝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曾經跟老師十分順暢無礙的溝通嗎?回想那一次的經驗,你是否願意傾聽?你是否也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老師和你都了解對方的想法,而達到定義中所說的「兩方面彼此相互流通」了嗎?到底一個成功的溝通,是怎麼做到的?你需要注意以下的重點:
  • 也許家長會覺得不要跟老師溝通,免得多生事。其實,不溝通反而會生事。你一定曾經看過一些愛心媽媽或家長,聚在學校圖書館或是外面的麥當勞等速食店吃早餐聊天,聊學校老師,聊校長主任,聊他們對與校長主任老師的看法:「我兒子的班級秩序好差,老師好像都不會管......」這是閒聊,但也是說閒話,這些想法和話語一點都沒有幫助,反而造成許多問題:
  • 溝通的時候,你需要把具體的事情說清楚,對方才容易理解。說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狀況,說明你看到的真實情況,這樣的溝通會容易得多。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