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维基百科 - App Store

我的兒子就像一條孤狼

笑蜀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從孩子十二歲起,我就天南海北地經常漂泊了,全年十二個月,能夠團聚的時間加起來最多個把月。當然也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可用,但拿起話筒,無非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孩子沒有更多的話跟你講,你給他講的,他也沒什麼興趣聽,整個通話興味索然。於是不能不承認,這做爸爸的味道,看起來是越來越淡了。

這種情況下,特別懷念跟孩子天天在一起的日子。那時收入微薄,只能維持基本溫飽,但怎麼苦都沒讓孩子吃多少苦,孩子就是自己快樂的唯一源泉,孩子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沒有事業,但是有孩子。到後來自己投身江湖,事業似乎是蒸蒸日上了,但是孩子卻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問題還不在這裏。如果孩子只是離自己遠,但是跟母親親,也還好辦。問題是孩子對母親也有抗拒心理,甚至抗拒更厲害。這就不能不令人擔憂了。

孩子的變化是明顯的。小時候的孩子,是明朗的,友善的和自信的。無論跟誰交往,都不存在交往障礙,都是落落大方。原因簡單,無非是自己影響的結果,因為那時孩子天天都跟著自己跑。後來的孩子,帶他見個人,即便是自家親戚,他也往往老大不情願。這裏的原因也簡單,無非是封閉的結果。我身處異地,他媽媽成天上班甚至週末都上班,也沒多少時間跟他交流。所以他除了圈子裏的幾個小朋友,就再沒有什麼社會交往了,對外面的世界如果說不上恐懼,至少是隔膜的,生疏的。

知道這是代價,但也很難扭轉,只能力所能及地去改變一點點。每個月回家探望,就成了幾乎是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而且盡可能地在家裏多呆一天或半天。不能說,這一點作用沒有,但總起來講,作用並不如意。孩子的成長,跟自己的期待,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智商的差距,學業的差距,而完全是情商的差距,對人的瞭解和理解,對社會的瞭解和理解,以及對自身的瞭解和理解,都不能令我滿意。

本來,我自認為孩子學文科的優勢最大,因為我就是文科出身,孩子如果學文科,先天地就佔據了制高點。但他竟然不樂意,而是早就傾向於理工科。我也只好認了。固然孩子的選擇不好過度干預,但想想孩子情商上的缺陷,也還是讓他跟物理世界多打交道的好。到了西方社會,人家的好多孩子從小就浸泡在深厚的人文傳統之中,潛移默化,人文早就有如基因,滲透了他們的骨髓。這點上,自己的孩子並無競爭力可言。既如此,何不如讓孩子另作打算呢?

想想真是孩子的悲哀,但這應該不僅僅是我的孩子的悲哀。我們兒時是貧窮的,沒有現在的電腦遊戲,沒有現在那麼多光怪陸離的玩具,有一把木頭槍,就夠高興好多天了。但我們的兒時生活是充實的,幸福的,家裏有兄弟姐妹,鄰居有那麼多玩伴,所以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寂寞。而且有那麼多課餘時間,可以讓自己投身於家鄉的山山水水,閃亮的露珠中,清澈的溪水裏,高高的草垛上,都隱藏著神秘的樂趣。

但這一切,今天的孩子都不能比。家對於他是寂寥的,同伴也往往被學業所俘虜,所以家門外他也往往是孤獨的。我經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孩子說,你小子就是一條狼,而且是荒原裏的孤狼,只能靠自己闖天下。

後來我一狠心,把孩子送出了國門,反正在國內他也是流浪,那還不如到國外去流浪,直接做個世界盲流。送出去後,跟孩子的距離反倒似乎近了一點,孩子每天上課不到五個小時,而且經常放假,所以我總有時間,跟孩子在網上聊天,或者通EMAIL。所以,自己反倒似乎比過去更能履行做父親的責任了。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擁抱是一種很甜美、很溫馨的感覺,還記得曾經上過這麼一堂課,教授要教大家體會擁抱,擁抱對西方人來說是很自然而常見的事,這個課題對東方人而言,卻是很大的挑戰,樸實的民風、保守的道德觀念讓很多人不知道擁抱的滋味,教授懇切的說,擁抱是一種壓力的釋放,是一種關懷與愛的傳達,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的資糧。
  • 初為人母,在欣喜之餘,我常問自己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留給孩子些什麼?是金錢、學問,還是……反覆地思考後,我體會到「萬貫家財也換不回一個浪蕩子」。因而,以良好的身教及親子互動去培養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就成為我當時的目標。所以,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我雖然不算是個負責盡職的母親,但從不曾缺席,也未曾讓他當過一天的鑰匙兒;如今,兒子已長大成人,也有正當的工作,多少往事如今回憶起來還真是既慚愧又欣慰。
  • 秀鳳的女兒順利上了中部一所口碑不錯的大學,她喜悅的眉梢帶著一絲甜蜜與滿足,在這世上她是最有資格為女兒的上大學分享喜悅的,因為她在這段成長過程中確實付出了許多心血,尤其是在國中那段青澀的叛逆時期。秀鳳說:「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因為自己確實在事件中真正體會到什麼是一起成長。」秀鳳說起這段一起走過的成長路:
  • 我不後悔為孩子的付出,讓白髮生起,讓事業夭折,讓青春遠去;只因為孩子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夥伴;就在要求與反省中,我也強化了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弱點,在教育孩子的互動中,透過不斷的省思,讓我看到內心真實的自己,釐清了自己童年的一些陰影,也看清世事的真相與本質,我明白人與人間的緣分,明白生命的使命與意義,這一切都來自與孩子的良性互動中,
  • 我兩個小孩升小一的暑假都出國去,沒有經過正音班的洗禮,老師也把他們教得挺好的。不抱著和別人比較的心態,比較能輕鬆面對新生活,孩子成長進步與否畢竟是跟自己的過去比,而不是跟別人相比。
  • 如果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如果從酒品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那麼從其對弈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態度與性情;開學後,兒子在暑假養成的下棋習慣卻繼續下來,睡前總不忘再切磋一番。如今迎擊他的攻勢已不再像對付新手那麼得心應手,他也看出了我的優勢與缺點,因此每一盤棋都大意不得。

  • 兩個小小孩一個屋簷下,難免有摩擦。人們總是說,家裏最小的孩子不太會為別人著想,是不是因為哥哥姐姐們老是讓著他(她)呢?總之我覺得我小時候就沒有養成為別人著想的習慣,長大了以後赫然發現這可真是個讓人撓頭的事情。這樣看來,兄妹倆之間的矛盾可能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呢......
  • 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我是一個收益良多的幸運兒,人們都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我卻深深的感到,孩子其實才是世界上最可愛的老師,因為他們一切優良的品質都來自於天賦,來自本性的純真,坦誠,善良和寬容,是真、善、忍的自然展現,問題在於,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放下多少自己成長中積累的經驗、觀念和權威,用心體會孩子們無處不在的“教誨”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