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將推動社會改造運動,重啟民進黨與社會的對話,學者認為,推動社會改造只是起點,黨主席如何展現魄力,解決社會共同危機與問題才是重點。
去年民進黨歷經立委與總統選舉兩次挫敗後,5月21日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後,即展開黨內心理重建工程,民進黨建黨22周年日,蔡英文公開許諾,將推出最好的、令人鼓舞的候選人參選2009縣市長大選,並將引領新的社會運動,有效地制衡國民黨的一黨獨大。
蔡英文的豪語言猶在耳,但1106民進黨主導抗議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群眾運動中,蔡英文的領導與危機處理,讓她飽受批評,藍營批評她是「暴力小英」,綠營質疑她是「民進黨內的馬英九」,沒有魄力。蔡英文不讓領導危機擴大,拋出召開民間國會議議題,重新啟動民進黨與社會的對話。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羅致政表示,蔡英文「先黨後政,先論述後行動」,開放民進黨讓社會參與改造民進黨的想法,是民進黨必然要走的路,這只是起點。
他說,這幾年來,民進黨與社團缺乏聯繫、互信,社團為何要與民進黨對話,參與改造民進黨?民進黨必須思考這些問題,更重要是黨主席必須展現魄力與誠意,提出讓人感動的作為。
有人形容,過去民進黨主席多是「拿刀與敵人互砍」的行事風格,但蔡英文強調,她不做強人領袖,不用一人腦袋領導整個黨,強人下台,民進黨也垮了,這樣非常危險,她致力推動民進黨的內在民主化,不過,這種領導風格能否因應台灣政治局勢的快速變遷,仍有待觀察。
再者,政治講究實力原則,最終就是選舉決勝負,蔡英文的改革理念無可避免必須經過選舉的檢驗,3月14日與28日分別有苗栗縣立委與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年底更有縣市長選舉,一場又一場選舉,蔡英文如何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提出令人振奮的參選名單,打漂亮的選戰,也是她推動社會改革運動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