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報導

【水彩行家】台北植物園之美水彩展

2009/5/23~6/9 中正紀念堂 第四展廳與三樓藝廊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參展畫家:
鄧國強、謝明錩、洪東標、黃進龍、陳樹業、陳文福、陳品華、許德麗、曾己議、鐘世華、李招治、甘豐裕、吳冠德、程振文、蘇牧真、王瀚賢、林毓修、郭進興、楊笙銘


洪東標

陳品華


郭進興


鄧國強


台北植物園幾乎是台北地區最多藝術家寫生作畫的地方,我已經算不出有幾次進出台北植物園了,從三十多年前的學生時期跟著老師來此寫生,到歷史博物館參觀展覽也都會順便到此繞一繞,當起老師後也經常帶著學生來此寫生;


鍾世華

林毓修


王瀚賢

陳樹業

以前來這裡多半是畫荷、賞荷,觀察植物,近年來鳥類動物越來越豐富,除了常見綠頭鴨在荷池裡優游,白鷺在荷葉間覓食外,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翠鳥、八色鳥、林鵰和許多叫不出名子的鳥類;這裡彙集了植物、也吸引了動物,它不僅是台北的肺,也是一個隱藏了生物多樣性的奧妙櫥窗,讓台北人都把這裡當作是花園、是知性的寶庫、更是最佳休閒場所。


陽光舞躍

甘豐裕


李招治

楊笙銘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的畫家們再度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合作,以「台北植物園」為主題進行創作,畫家以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台北植物園的美,四十餘件作品中有荷花池經典的構圖、有大視角的開闊場域、有微觀的細部特寫、有森林意象的闡述、更有展現互透式的多層次空間趣味,以具象寫實來解構與詮釋自然,展現植物園多元的美,欣賞這些優美的畫作,不需要有高度學習的經歷或長篇大論的文字註解,民眾易於解讀與體會,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陳文福

鄧國強



程振文

許德麗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認同藝術必須關懷社會、親近民眾,協會成立至今多次的以主題性的創作作為激發社會認同與思考,期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發揮藝術的社會教育功能。


謝明錩
<--ads-->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了辦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創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選的30餘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將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點開始,展現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另外加入土樓、馬祖、武陵農場等近期遊歷的景點所創作的作品共70餘幅作品,以透過畫家敏銳的眼睛來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畫集的流傳,希望觀賞和讀者能在翻開這本畫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進行這一段美麗的旅程。
  • 作畫必須感性理性兼備,許多能力是經驗累積出來的,不斷的遇見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氣不餒、熱情堅持必能成功。
  • 新莊中平公園,對這一座佇立在公園內的雕像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在我擔任新莊高中一年級的美術課程中「認識在地藝術家」單元,李石樵老師就成了最佳男主角,因為他就是新莊的「藝術之光」,希望學子們能珍惜這份情緣。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