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日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王美花今天表示,為照顧中小企業廠商能夠加速取得發明專利,將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廠商只要證明產品即將上市,就可納入「加速」審查發明專利行列。
智慧局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國內每年高達8萬餘件的專利申請案件中,有5萬餘件屬於「發明」專利申請案,過去平均要30個月才能取得專利,但在產業快速變遷環境下,讓廠商頻頻呼籲「快一點」。
智慧局自今年1月起推動「發明專利加速審查作業方案」,只要申請人提出其他國家核准的申請專利證明,在台灣就可以納入「加速」審查行列。
智慧局統計,新措施實施後,今年1至10月共有475件申請案,已寄發審查結果通知計301件,處理的平均時間為52.5天,相較於原先的30個月,果然是名符其實的「快速」。
其中在10月單月申請案件躍升至91案,王美花表示,最大宗新增案件是來自鴻海公司,因為鴻海直至最近才知道有這個「加速」措施,開始大量送件,甚至覺得智慧局動態訊息很重要,還派出專人與智慧局聯絡,也派出專人參與相關會議。
王美花指出,總統府或行政院長官下鄉時,經常會有企業反映盼專利審查能再快一點,因此經檢討後決定擴大可以納入「加速」審查的標準。
除原先提出其他國家核准的申請專利證明之外,智慧局自明年1月1日起,再增加申請案經美日歐等專利單位核發「審查意見通知書及檢索報告」、以及有商業上實施必要者。
王美花說明,其中有商業上實施必要者,是幫中小企業開一個窗口,中小企業發明專利通常是改良型的小發明,且未在國外上市,這類產品只要證明即將在國內上市,也可以納入加速審查行列。
外界關切,智慧局放寬發明專利可「插隊」審查的標準,會不會影響原本依正常速度審查的發明專利案件?王美花說,確會有一些影響,但究竟是要幫助這些急需取得發明專利的廠商,還是要強調公平,大家都慢慢等,這是「一刀兩刃」考量,智慧局會視情況持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