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是什么 - App Store

神傳文化:「火祖」燧人氏

孑伊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日訊】燧人氏是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

「火祖」的由來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於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裏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於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卡」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 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裡,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裏有火種,你可以去那裏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裡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於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裡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隻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裡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並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其它發明

據古史記載,燧人氏不僅發明了「鑽木取火」,還發明了「結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台,興交易之道。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生活中有許多事全憑大腦記憶,但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往往會被遺忘。

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叫作「蟲」。

燧人氏經過細心觀察,,把這些動物劃分為四類:天上飛的稱作「禽」,地上跑的稱作「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

燧人氏為了向人們傳授各種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在村子裡專門築了個土台,稱作「傳教台」。他時常站在台上為大家講演。他告訴人們:飢餓的時候如何用火來燒烤食物,寒冷的時候如何用火來取暖,打獵的時候如何用火來攻擊獵物,遇見猛獸襲擊時如何用火來把它嚇跑……

據說中國的師道之興就是從燧人氏開始,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的開始。

燧人氏在崑崙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現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啟發,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格的區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於無名,成於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漢孝武皇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他治國英名,在中國的歷史上影響也頗為深遠,其實武帝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治國之道,實乃其非人間等閒之輩也,今詳細述之。
  •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字通,漢朝第七位皇帝,西漢時期的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文學家。漢族。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帝劉邦的曾孫,太上皇劉太公的玄孫,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6年7月14日生於猗蘭殿,公元前87年3月29日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漢武帝5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 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曾用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謚號“孝武”,後葬於茂陵。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 信陵君待人寬厚,因其禮賢下士,士人爭相奔赴其門下。他養士高達三千多人。圖為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王欽若是個外貌瘦弱的宰相,党進是個肚子裡沒什麼謀略的將軍。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曹景宗以生僻的韻字作詩,劉輝開啟奇特險怪的文風。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