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賞析

人物風貌——《巴達薩列‧卡斯提里奧尼畫像》

作者:丘實
font print 人氣: 2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拉斐爾‧聖齊奧(意大利文:Raffaello Sanzio,常簡稱拉丁文:Raphael,1483─1520年)出生於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羅倫斯之間馬爾凱省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他在八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十一歲時又成為孤兒,受監護人的照顧。年幼時是跟隨畫家父親學畫,對繪畫極有興趣。後來轉跟隨佩魯吉諾學習繪畫。他是一位畫家,也是建築師,與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傳說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

拉斐爾繪畫的人物清雅,場景平和,即使是畫《聖喬治戰惡龍》,場面看起來也是明快的。他為梵蒂岡署名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古聖先賢,統合在一個諧和的畫面。他也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肖像畫,例如:《巴達薩列‧卡斯提里奧尼畫像》。

卡斯提里奧尼是拉斐爾的朋友,他是法國駐英國大使、人文主義者、歐洲暢銷書「廷臣論」作者、講究服裝的顏色配置和布料質地,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宮廷貴族的代表人物。畫中人看來矜持、莊嚴、友善、沉靜、有著與儀表相符的身分。

在褐金黃主色調中,加上稍許的銀灰與白;融合的顏色在光線的照射下閃耀著光彩。優美的輪廓線富含韻律;藍色的眼睛、敏銳的眼神直視觀者,顯得特別逼真。他的風貌、人物個性,透過拉斐爾圓熟的筆觸色彩、單純又生動地表現出來。

藝術必須真實再現自然,藝術家應該日臻完善技藝,以忠實表現神所造的萬物。拉斐爾所有的作品中都充分體現了這個原則。這幅卡斯提里奧尼肖像畫的造形、色彩在恬靜秩序中,很是傳神,是肖像畫的極佳範例。

真實再現自然的精神可由古希臘的兩位知名畫家的故事來理解:宙克西斯和帕拉修斯二人有一次以各自的精心傑作公開比賽。首先宙克西斯的畫因為描繪的水果栩栩如生,以致鳥兒竟然飛來想要啄食畫中的葡萄,在眾人的讚歎聲中,宙克西斯得意地向帕拉修斯說:「請快點將蓋在畫上的布幔揭開,讓大家看看你的作品吧!」當宙克西斯知道原來帕拉修斯畫上的布幔就是畫出來的時候,也為帕拉修斯的技藝折服。因為宙克西斯的畫只是欺騙了鳥兒的眼睛,而帕拉修斯的畫卻欺騙了人們的眼睛。這兩位古希臘大畫家的傳奇故事非常有名,經常被引用,並且也影響了文藝復興的創作原則。@*#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