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线上赌博平台 - App Store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2-4)

儒學與西方哲學略考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所謂男女、夫婦;所謂的善與惡;所謂的誠與偽等等,一切都處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狀態之中。這樣說來,在存有界來說,人的本性必然是性二,而不是性一:即有善有惡,而不是只是性善。而天命的「善「,也不是我們人類所講存有論的善。這個善,以《周易》索上而推,那最高的善——天道就是陰陽兩氣合而為一的乾元。這個善是一,這個「一」是什麼呢?

在人的存有界不可能求得,我們要徵得成天命,必越陰陽二氣而上乾元求索,這就要求我們放棄陰陽兩氣之性二為一,這個一的功夫就是作「無」。只有達「無體」後,才能悟與天合而為一。

作「中庸」之道我以為還是有,這種「中庸之道」還是有選擇的:國家有道,我就出來做事,國家無道,我就退隱養身;熊掌與魚不可傔得時,我就舍魚選要熊掌。這有選擇的叫「盡性」嗎?盡性是全都實現。我要熊掌與魚,兩樣東西都得才叫盡性,二選一總還是有遺憾的。有遺憾則不能全,不全則不是天。「中庸」所作,也只不過是一種道德責任制。

最終要達聖人境界時還是要放棄一切存有,作「無體「的功夫。這個「無體」功夫與儒家講作為功夫完全是兩回事。故我說儒學與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作圓圈的絕對方法論相似:將一切人認為好的東西都裝進這個「性」圓圈裡(黑格爾亦認為惡不是真的),順性而發,就可抵達「天命」。

我們以《太極圖》的陰陽魚來作道上觀:就很清楚儒家講的道是怎麼一回事。吾人要悟道,一是跳出陰陽魚的圓悟道,這就是我上說的超越陰陽二氣而悟乾元的一;二是站在陰陽魚圓的正中不動,作「中庸「的悟道。前者超越了存有界的陰陽魚,當然是作無體的功夫才能悟道。而後者站在陰陽魚中央不動,使自己處於陰陽相半的位置,亦可說不陰不陽,無矛盾的狀態來悟天道。但你一有所動,不是陰多,就是陽少;反之亦然。

有一動就不可能做到無矛盾衝突。故《易﹒繫辭傳上》說「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見前引文)是此道理所在。你不能有所思,有所為,有所動也。其與跳出陰陽魚圓外悟道同是作無體的功夫。此可見作十字打開的道德論與悟道的方法不同。十字打開,有所思、有所為,就有陰陽的矛盾相對了。故說悟道功夫與作道德論功夫是不同的。

我對儒家的聖征有過迷糊:儒的聖征天道,亦有「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的「體無」功夫,何以其又可講生生化化的道德存有論而無老莊的損無功夫?我們不能懷疑孔子「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是假的,亦不能懷疑孟子的「君子之深造以自得」的「左右逢源」境界。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