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国内 博彩平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水墨彩繪台灣

徐明義畫集(六)—棚屋(彩墨)

作者:徐明義
徐明義畫集(六)—棚屋(彩墨)。(局部)。(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棚屋(彩墨)

到婆羅洲島馬來西亞的沙巴省去玩,在沿海可以看到海濱住著千百戶的水上人家。他們用竹木鐵條構建房屋,並排搭在海面上,別有一番情趣。(回國之後,我便依此畫了一些「棚屋圖」。)

此畫中的河岸好美,在棚屋的後面簇生著一大片花叢,此刻那兒正開著爛熠的紫紅色花,花海的後面露出幾幢美好的瓦屋,和前面棚屋的景色相互比美。

徐明義畫集(六)—棚屋(彩墨)。46×56。(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Houses on Stilts/ink and color painting

When I took a trip to Sabah State in Malaysia, I saw countless people with houses on the water along the coast. These people keep their houses above the water on stilts made of bamboo, wood, or steel. It’s quite an interesting feature. (After returning to Taiwan, I made a few paintings of houses on stilts based on this .)

The coast is beautiful in this painting, and there are masses of flowers growing behind the houses. Some glowing purplish-red flowers happened to be open at that time. Some attractive tile roofs can be seen behind the flowers, and they form an interesting contrast with the houses on stilts in the foreground. @

點閱【徐明義畫集】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昌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個畫面我們用重彩來潑灑。畫前不預做規劃,墨彩流到哪裡便收拾到哪裡。要點是把這些個色塊、墨塊加以組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體」,成為一張理想的構圖。
  • 這種花我們只畫葉子,花實在太小了,只能用小色點表示。不過花雖小,卻香得很呢,是一種很高貴的香。
  • 夜幕低垂,一輪明月掛在樹稍,兩個夜歸人擎著手電筒踥踥地穿過樹林回家。屋簷窗櫺內透出一點點燈光,在沉寂的月夜裡,想必還有許多像這種倚閭望歸人的熱切燈光吧。
  • 偶爾興來,也畫一些潑墨。
  • 乍然聽到「黃蟬」這名字,還真是搞不懂為什麼植物要取動物的名字。不知當初為它取名的植物學家們所據為何?
  • 西班牙的塞哥維亞城堡(Alcázar of Segovia)坐落在克拉莫爾斯克河(Clamores river)與埃雷斯馬河(Eresma river)交匯處的一座小山上,是歐洲頗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塞哥維亞城堡一直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與豪華的王室住所。如今,它是西班牙哥特式和埃雷利亞式(Herrerian style,簡約和極少裝飾)(Spanish Gothic and Herrerian)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