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虛護佛 抵罪得善報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某年,有聖旨叫天下所有小佛堂一律拆毀,大佛堂則全部封閉。天下不信佛的人,聞風而動,佛堂佛像都被搗毀。 

豫州新息縣縣令李虛,性情倔強,又好喝酒。這天他正喝得爛醉,得到州裡傳令後,心中反感,遂下令本縣鄉官里正:「保護好佛堂,莫理會上面那一套,你們誰毀佛堂,一律處死。」李虛為人兇橫,人們很怕他,所以佛堂得以保全。過了一年多,李虛得病死了,被裝入棺材。家人準備第二天抬出去掩埋,誰知半夜裡他又活過來。他在裡面敲打棺材,家人把他救出來後,轉悲為喜。他向家人講述了在地獄的經歷。 

李虛到了閻王殿,閻王叫把李虛的惡簿拿來,一看惡簿記錄,罪行累累,就要對他動刑。李虛害了怕,忙問:「去年有聖旨下達,要求各地拆毀佛堂、搗毀佛像,獨有我縣得到保全。不知此功德可抵消罪業否?」閻王問獄吏:「可有此事?」教獄吏快拿福簿來查看。獄吏拿來福簿,上面記載善事極少,只有一張紙,寫道:「去年有聖旨拆毀佛堂,獨新息一縣佛堂得到保全。應折其一生之罪,並延年30,下世仍投生人道。」獄吏讀畢,罪簿尺把厚的文書記錄冒出火燄,頓時焚燒得一乾二淨。閻王叫把李虛放了回去。他就活了過來。

這件史實,說明了人這輩子做了好事或壞事,在「那邊」都分別記錄在案,準確公正,無法抵賴。所以古人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護法護佛,是人世間的大好事。它可以抵消許多罪業。誣法毀佛,當然就是大壞事,如果有此一件,就是罪大惡極,罪不可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