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浩鑾漫長的2.9里路

子楊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7日訊】

為華人開路 爭一席之地

雖然阮浩鑾醫師(Robert Guen, D.M.D)在布魯克萊(Brookline)的牙醫診所距離他成長的波士頓中國城只有2.9英里,但阮家卻耗用三代的時間才達到今天的成果。

自從塔芙茨大學(Tufts)牙醫系畢業後,阮浩鑾在高價地段的畢肯街開業已有31年光陰。他每天早晨開著黑色的Lexus,駛進私人的停車位。表面上,他和現代物質生活優越的亞裔沒什麼差別,但他卻出身於中國城貧窮的早期移民家庭。

阮浩鑾致力於為華人爭取平等待遇。他歷經波士頓學校委員會等15個機關團體的董事與主席, 讓台北和波士頓成為姊妹市,以及創立東亞學院(The Academy of the Pacific Rim Charter School) 。

從台山到波士頓

在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案後,阮浩鑾的祖父隻身從廣東省沿岸的台山來美奮鬥。16年後,他將三個孩子接過來,留下妻子在台山的家侍奉公婆。阮浩鑾不清楚祖父的故事。他說 :「上一輩的人不多話。」

只記得住在中國城泰勒街的公寓時,母親做裁縫,父親在黑人居多的洛士貝裡區(Roxbury)洗衣店工作。那是洗衣機還不普及的時代,他見過父親在沒有空調的店裡用手洗衣、上漿,再用熱鐵板燙平。洗衣店的工作人員夏天要忍受室內的高溫,冬天要禁得起冰水凍手的考驗。他父親辛辛苦苦只為了讓一家五口溫飽。

阮浩鑾不覺得窮,因為家家戶戶都一樣窮。那時沒有電視,孩子們在馬路上踢空罐、玩捉迷藏。偶爾有人開車去海邊,則兩家三個大人和六個小孩全擠在一輛旅行車,浩浩蕩蕩的向Revere海灘前進。戲院在星期五晚九點以後會放映台山話的中國片。媽媽便帶著孩子們享受難得的娛樂。

大部份的時間阮浩鑾在波士頓王氏青年會度過。華裔的孩子在學校沒有參與運動的機會,青年會讓華裔的莘莘學子有游泳、打球的去處。

此外,天主教的瑪利諾修女(The Sisters of Maryknoll)替華人的孩子取英文名字。賽門(Dr. Sigmund Simon)醫師會到中國城出診。中國城像一個海外的大家庭一樣。

牆裡牆外

位於波士頓中國城的塔芙茨大學是水泥牆內的象牙塔。裡頭的世界和中國城的華人無關緊要。20歲時,阮浩鑾考進該大學牙醫系。他的宿舍牆外正是兒時的家。阮浩鑾從小看著這一道圍牆,現在終於跨越界線進得門內。

和許多展翅待飛的年輕人一樣,阮浩鑾夢想離家百里,行跡天涯。但這時,他和夫人陳艷梨從相識到相愛。陳艷梨在台山出生,十幾歲時和全家族從香港移民到美國。由於移民的父母不諳英語,陳艷梨不久就肩挑養家的重任,在醫院當助理。

陳艷梨以醫院助理的薪水在波士頓牙買加區(Jamaica Plain)買下一棟三層樓房,至今她一家都還住在那裏。陳艷梨辛苦得心甘情願。她說 : 「如果我多做一點,父母就能少做一點。」嫁到阮家之後,她在牙醫診所幫忙。雖然丈夫在社區很活躍,陳艷梨表示,阮浩鑾總是讓她能感受到一份參與感。

中國餐館

阮浩鑾的父親後來在中國餐館工作,終於有足夠的積蓄開餐館。於是在波士頓市郊的布蘭翠(Braintree)開張。那裏競爭少。

華人開餐館並不是為了發財。阮浩鑾分析,餐館主人工作時間長,相對的,時薪比朝九晚五者少。然而開餐館仍是華人移民的美國夢。

開餐館給華人帶來一點自主權,掌握自己的未來,不再受人使喚。離根的移民因此有自由和希望。

印象中,「白人」似乎有很大的權力。阮浩鑾記得大人們對白人老闆的一言一行唯命是從,對白人顧客的惡行惡狀也忍氣吞聲。這些父字輩的人總是逆來順受。

阮浩鑾說,中國城的華人多半不是公民。他們為生活奔波,沒有時間學習英語,或準備公民考試。他們從不抱怨,反正也沒有人關心。當時沒有機關團體為這一群華人移民爭權益。

路見不平

阮浩鑾記得在泰勒街口,曾發生一件警員以暴力逮捕一名華人男子的案件。波士頓中國城一角曾是著名的色情區,而警察以嫖妓之嫌疑逮捕該名站在街口的男子,對他拳打腳踢。終於華人社區聯合抗議警察非法使用暴力。

這時,華人陳果仁在密西根州的Troy鎮被白人活活打死。1982年6月,陳果仁在參加朋友為他即將結婚而舉辦的結束單身漢慶祝會(bachelor”s party)後,被因失業而對日本車廠進城與亞裔懷恨在心的工人痛擊。在旁觀看的警察雖將兩名工人逮補,但他們卻不曾坐牢。此案備受全國矚目,亞裔民權運動終於如火如荼地展開。

濟弱扶傾

這些耳聞和目睹的事件深深地影響阮浩鑾。他一心想提昇華人和亞裔的地位。他堅持每個人都應有基本的尊嚴與平等的人權。阮浩鑾知道要從鍛練體魄和提高教育水平做起。只有如此,少數民族才能爭一席之地。

國術帶給許多華人子弟自信心。阮浩鑾也練國術以自衛。在中國城念牙醫時,他常幫餐館應付麻煩的客人。對他來說,主持公道是一件樂事。今天他回到中國城的街上,都不時有人和他打招呼。

阮浩鑾以他的智慧與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阮浩鑾擔任劍虹(Knights)排球隊主教練十餘年。希望提供華人子弟一個學習紀律與團隊精神的環境,就像當年王氏青年會造就他一般。此外,阮浩鑾創辦的東亞學院,使城市裡的黑人、墨西哥裔和亞裔初中、高中生有獲得一流教育的機會。

台灣之愛

阮浩鑾希望台北和波士頓能成為姊妹市。當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久還是台北市長時,阮浩鑾安排馬英久與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會談。由於相談甚歡,30分鐘的會面變成一個半小時的暢談。

當年,台灣政府捐贈建造波士頓中國城的牌樓。阮浩鑾找到台灣製造牌樓字樣的原廠,製造匾額。並四處奔走,透過波士頓市長懷特(Kevin White)公開舉辦慶祝儀式,升起中華民國國旗。

在美國土生土長的阮浩鑾對台灣有一份難分難解之情。他的女兒現在單獨住在台中教英文。許多人夢想更好的車、更大的房子。阮浩鑾的心願是協助台灣進入國際舞台,並促進兩岸關係。他的努力沒有政治的野心。

現在仍有許多移民在波士頓為生存奔波。阮浩鑾的祖父和父親赤手空拳的打下基礎,一路忍辱負重才造就今天的他。他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來人鋪路。◇


阮浩鑾牙醫在Brookline執業31年。(子楊攝影)


阮浩鑾和夫人陳艷梨。(子楊攝影)


阮浩鑾(右二)擔任劍虹(Knights)排球隊的主教練十餘年。(子楊攝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紐約郵報10月4日報導,在 9月29日舉行的民主黨複選中,由納稅者錢資助的非營利組織布祿崙華人協會(Brooklyn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承包了數十輛巴士將約1,500名華裔選民免費帶到投票站去投票。有選舉人士認為,該組織可能違反了有關慈善組織不得參與政治活動的規定。
  • 入圍作品展覽將於今年11月4日至28日在考魯梅特圖片畫廊(Calumet Photographic's HP Gallery)展出,地址在曼哈頓西22街22號2樓。屆時將評出特別獎和金獎各一名,銀獎二名,銅獎三名和優秀獎十名。
  •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紐約記者站報道)第二屆新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於2009年10月3日和4日兩天在曼哈頓城市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體育中心舉行。在兩天的精彩比賽後,於10月4日下午圓滿落幕。來自美國的李麗芳贏得了女子拳術組季軍,獲頒價值2,000美元的倚天劍一柄以及獎金1,000美元和獲獎證書。
  •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紐約記者站報道)第二屆新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於2009年10月3日和4日兩天在曼哈頓城市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體育中心舉行。在兩天的精彩比賽後,於10月4日下午圓滿落幕。來自臺灣的劉尚朋贏得了男子拳術組季軍,獲頒價值2,000美元的倚天劍一柄以及獎金1,000美元和獲獎證書。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即將在10月9日舉行的新唐人「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是音樂界的盛事,香港年青鋼琴教師陳懿恒讚賞大賽對音樂界的貢獻,並鼓勵大家參賽擴寬眼界。
  •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經過兩天緊張的比賽,於10月4日在紐約圓滿落幕。國際泰拳大師徐家傑祝賀大賽圓滿成功,並讚揚新唐人將中華武術推上世界舞台是一個創舉,讓國際社會見識到中國武術的精華。
  •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導】10月6日多倫多台灣商會和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在多倫多士嘉堡市民中心聯合舉辦加拿大進出口貨物信息諮詢會,為華人免費提供政府關於進出口貨物的規定和要求的諮詢。來自加拿大政府部門的15個分支機構向華人介紹了有關貿易、著作權和版權保護、美國和加拿大的海關手續和要求、行銷研究、風險管理、和如何與加拿大政府做生意等諮詢。
  • 上幾期「投資淺談」分析了為什麼在過去十年 WALT DISNEY公司股票價格一路下滑,且今後幾年也沒什麼希望回到十年前的$40,也探討了華人熟悉的另兩品牌:麥當勞(MACDONALD’S)和通用電器(GENERAL ELECTRIC) 的股票價格前景。今天將討論一下可口可樂(COCA-COLA)。
  • 我忽然福至心靈,想出一個可以大大提高中國科學家獲獎率的好辦法:將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科學家,全部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將世界上所有華裔作家全部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外籍會員」
  •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諾貝爾是炸藥的發明者,因此而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自己的發明用於破壞感到震驚。他於18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920萬美元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