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數學教師林恭次 退休教讀經推老人教育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3日電)桃園青溪國中數學教師林恭次退休後,定居桃園外社村,深耕當地教育,每天早上到外社國小當義工教師,帶領學生讀經與課業輔導,其他時間推廣老人教育,鄉親都喊他「林老師」。

林恭次今年66歲,9歲才進入小學就讀,後來考上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民國58年進入南崁國中服務,正式投入教育行列,隨後補修教育學分,才正式獲得國中教書證書,當了30餘年的數學教師。

民國77年林恭次在外社村購買2分半農地,90年退休時,林恭次認為,鄉下的空氣比較好,索性搬到外社居住。

林恭次是教育界出身,因此到當地、屬於偏遠地區6個班、150名學生的外社國小擔任義工,一做就是7年。他每天早上8時至8時40分固定在學校,先花10分鐘帶領學生讀經,剩下的時間給學生詢問生活、課業、感情等問題,不少學生怕數學,他花許多時間教解題運算。

林恭次也花很多時間陪學生看影片與討論,他強調,晨間時間著重學生身心發展,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

林恭次說,讀經不分年級,低年級的學生,連字都不認識,讀經主要是「靜心」。當地學生的父母親大多外出工作,多由程度較差的祖父母撫養,讀經主要希望學生回家可以與長輩一起學習。

林恭次幾乎以校為家,每年都參加外社國小戶外教學活動、親子座談會、各學年度村、社區、校聯合運動會,並協助外社國小校史館籌備工作、文物收集和解說等,如果學生家逢變故,他也會和導師及行政人員溝通。

教育部努力推動品德教育,林恭次認為,要從家庭著手,學生在接受老師教導後,要能影響家庭,社會上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就說老師沒有教,其實不是老師沒教,而是社會教育不足加上媒體報導渲染。

林恭次語重心長地說,媒體要多報導溫馨感人故事,例如弱勢團體、身障者、遭受打擊的人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勵志新聞,這些新聞讓學生知道社會不只有打打殺殺,溫暖、溫馨場面還是比較多。

外社村有許多老人是文盲,林恭次也參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擔任樂齡學習資源中心主任,開辦免費的電腦班、草蓆編織班等,協助老人學習成長,也保存當地既有的特色文化。

鄉下民風淳樸,尊師重道,外社社區居民可能不知道林恭次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林老師」家住那裡,甚麼事情第一個想到「林老師」,甚麼事情都要老師來,林恭次打趣地說「這樣我最吃虧了」。

由於林恭次熱心奉獻教育與社區,今年度獲頒「教育部奉獻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