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淡水龜類簡介

font print 人氣: 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8日訊】在臺灣,當人們提到臺灣島存在什麼龜種時,大家的答案不外乎是綠蠵龜或巴西龜。然而,綠蠵龜是海水龜,巴西龜則是外來種淡水龜,都不是臺灣島上真正原生的淡水龜。目前已知存在於臺灣島上的原生種淡水龜,共有五種,斑龜、食蛇龜、柴棺龜、金龜及中華鱉。其中除了斑龜與中華鱉外,其餘皆已列入二級保育類。不同種類的生態習性多有不同。

斑龜是目前在野外最常見的物種,許多人工水域也有其蹤跡。又稱為臺灣龜、水龜、中華花龜或長尾龜。主要的特徵是,在它的頭、頸、四肢及尾部等龜甲以外的部分,皆有黃綠色條紋。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至越南中部及寮國北部之間,包含了臺灣與海南島。在臺灣廣泛分布於全島低海拔水域,在溪流、沼澤、池塘皆可見其蹤影。近來由於中國食用市場所需,開始有獵人大量於野外捕抓斑龜,走私至中國。除了盜獵外,斑龜也正面臨著棲地破壞的危險,由於許多河流周邊沙地皆被整治為水泥護堤,因此破壞斑龜產卵地點,致使斑龜族群受到了威脅。

食蛇龜又名黃緣閉殼龜、黃緣箱龜、山龜。屬於閉殼龜屬,這也是食蛇龜最主要的特徵,由於其腹甲中央具有韌帶,因此腹甲可以活動,可使前後腹甲向上與背甲閉合。最早在淡水發現。除了分布於臺灣外,在中國東南部、中部及琉球群島皆有分布。是台灣唯一屬於陸棲性的淡水龜,主要分佈在臺灣山脈與平原交接的丘陵地帶,渡冬時主要在森林底層棲息,春夏時則在開闊地區或森林邊緣棲息。

柴棺龜又稱為赤米龜、及黃喉擬水龜。背甲沒有明顯特徵,背甲為暗紅色,眼後有一黃色縱帶向後延伸。柴棺龜分布與斑龜類似,在中國東南部至越南中部皆有分布,包括臺灣島與海南島,另琉球群島也有分布。在臺灣主要分布於靠山邊的池塘靜水域中,與斑龜棲息地區有明顯區隔;但是現在因為人為放生,已造成兩個物種有共域的現象,也衍生出雜交種的問題。

金龜又稱烏龜、草龜、臭青龜。中國文字常常稱龜為烏龜,就是指這種龜;金龜隨著年紀增長,而跟著開始黑化,甚至是頭部全黑,而烏為黑色之意,所以稱為烏龜。金龜眼睛後方、頭部側面具有不規則的蠕蟲狀條紋。金龜廣泛分布於中國境內各大河流域,向北分布至韓國、日本,近幾年在臺灣野外幾乎無記錄,且無確定的族群,僅在金門仍有穩定族群。主要棲息於池塘或沼澤等靜水域。

中華鱉,俗稱甲魚,由於其不具盾片,背甲柔軟,所以在一般人認知中,不屬於龜類;在國外稱鱉為軟殼龜(Soft-shell turtle),在生物研究上,鱉仍與龜是屬於同一目生物,合稱為龜鱉目。中華鱉分布極廣,最北可至西伯利亞東南方,最南在越南中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島、海南島皆有分布。在臺灣,中華鱉的養殖場盛行,故常可在市場看到合法販賣的鱉。也因為養殖場的盛行,臺灣成為最大的中華鱉供應地,供應至周邊地區。

台灣淡水龜正面臨著相同的生存威脅:盜獵與棲地破壞。以食蛇龜為例,其野外族群正面著嚴重的盜獵與棲地破壞威脅。雲林地區湖山水庫地區,為已知食蛇龜數量密度很高的地區之一,但因為水庫的開發,自2004起便有盜獵集團進入該地區。從訪視得知,平均每年有200隻個體被盜獵者捕獲,而現在水庫的開發也直接造成棲地的消失。

相關單位現已著手進行相關保育工作,希望藉由DNA研究瞭解走私個體來源,以利未來野放。水庫方面,則藉由移地保育計畫,保存該地區食蛇龜種源,以期永續生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目前已知存在於臺灣島上的原生種淡水龜,共有五種即:斑龜、食蛇龜、柴棺龜、金龜及中華鱉;其中食蛇龜、柴棺龜、金龜等已列入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