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語言格律之二》

生動、形象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生動、形象︰
語言要生動和形象,首先必須對所敘的事物有具體的認識,腦子中首先要想得到形容的詞句;而不能光想到大概卻說不出來,必須能找到洽當的語言來表達。因此從生活中學習並累積詞彙,使自己擁有豐富的群眾語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使用能夠在聽眾腦子中活動起來的語言,使人家聽了這句話,就能聯想到這件事物的形狀、式樣,其目的就是強調語言的「實在性」。這不是說使用「大白話」來寫唱詞的數來寶,可以拉拉雜雜的為了格律完整便隨便湊詞,而是要選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的詞來用;避免說出表意含混、囉哩囉嗦的語句,或是引用到感覺空洞的語彙,表達不了實際內容。

寫詞潤色︰
寫詞是完成作品的最後一步,作者應把語言上的種種技巧和豐富語彙,盡力的發揮出來,在推敲潤色之際,要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把唱詞努力的寫好。同時,也要在不斷的修改中,繼續琢磨、錘鍊,直至去掉所有黯淡與乾癟的詞句,盡量使唱詞發出光彩,最後完成一份經得起考驗的作品。

其次,先前講過「語言格律化」的形式特點,知道數來寶作品中一切內容,都要通過格律化的語言去表現;也就是說,無論要求通俗或清晰,生動或形象的效果,都得跟「六、七單尾對韻句」的格律結合才能呈現!

基本唱詞節奏︰
為了使它能夠節奏順暢,便於人們上口、入板,演唱順嘴、好聽,這種句式通常是由兩個字一拍,一字半拍的速度來唱,但是上句六個字當中;例如:一二三三二一,腰、尾之字要獨佔一拍,讓句子的轉折處語氣慢一些,聽起來更有韻味。(例如:每一拍中間以『-』符號間隔表示一二-三-三二-一,其中獨佔一拍有兩個字,其餘保持一字半拍的速度,構成上句六個字共有四拍的狀況。)

至於下句七個字;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只有尾處之字獨佔一拍,讓句子的結尾慢下來,帶來延長的語氣。(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其中只有尾處七字處獨佔一拍,構成下句七個字卻仍只有四拍的狀況來演唱。)

以上就是數來寶的基本節奏。舉一段傳統唱詞為例,讀者可以稍做練習(每一拍中間以『-』符號間隔表示):
「不言-不語-不答-應,
亞賽-文王-請太-公,
請是-請-讓是-讓,
三顧-茅廬-諸葛-亮。
諸葛-亮-借東-風,
火燒-曹操-百萬-兵,
火燒-曹操-兵百-萬,
船頭-借過-狼牙-箭…」

﹙本文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利用「誤會」造成包袱,也是常見的一種手法。如在「故事體結構」和「多段敘事體」中,開展個別情節的描寫時,不論是所敘的事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誤會,都能構成包袱。

    「自嘲」也可以造成包袱,大都適用於反面人物的自我解嘲。如《老鼠過街》中,艾森豪威爾的新聞秘書哈格蒂在東京,被示威群眾揍了一頓之後,還恬不知恥的說︰「我經常跟著總統轉,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就是這種「自嘲」類型的包袱。

  • 「聽眾笑了才算有了包袱!」那麼,聽眾笑了只是因為聽到可笑的事情嗎?其實並不盡然,不是所有可笑的事情都可以使觀眾發笑,能使觀眾發笑的也不見得真的可笑;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到底笑話該怎麼說﹙包袱應該怎麼表現﹚?」的學問存在。
  • 為了表達出表意深刻、新穎、明確的包袱,寫詞時應把自己放在演員演唱時的環境裡,心裡時刻裝著聽眾,把聽眾已經提高的欣賞水平估計在內,來審議自己寫的包袱可不可笑,聽了之後能不能笑,這樣寫出來的包袱,才會與觀眾的笑聲相一致,才是「包袱」!
  • 數來寶是地地道道的語言藝術,不論是作品中所敘述的事物,還有為表達題材所採取的語言結構;以及結構中所涉及到的逗、捧關係,連同「包袱」在內的構思與安排,一切都要通過精鍊的語言來表現;亦即語言運用的如何,會直接決定作品水準的高低。
    歸納在數來寶的語言運用上,有三點基本要求,一是通俗、清晰,二是生動、形象,三是格律嚴整。以下要談的,主要是語言格律的問題。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