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語言格律之一》

通俗、口語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語言三要求︰
數來寶是地地道道的語言藝術,不論是作品中所敘述的事物,還有為表達題材所採取的語言結構;以及結構中所涉及到的逗、捧關係,連同「包袱」在內的構思與安排,一切都要通過精鍊的語言來表現;亦即語言運用的如何,會直接決定作品水準的高低。

例如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某些多段敘事體的作品,結構比較鬆散,貫串線也不怎麼新穎、巧妙,甚至還予人時而貫串,時而斷線之感。但是由於通篇使用的語言較好,所以被市場接受了,可見語言對作品的成敗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歸納在數來寶的語言運用上,有三點基本要求,一是通俗、清晰,二是生動、形象,三是格律嚴整。以下要談的,主要是語言格律的問題。

通俗、清晰︰
語言通俗、清晰,是為了使聽眾一聽就懂,一聽就清楚、明白。數來寶這個曲種使用的是普通話,歷來說的都是「大白話」,這個特點體現出與基層民眾的密切關係,同時與它本身韻誦體的曲種屬性也直接相關。

數來寶演唱起來它的速度比較快,一分鐘平均要唱出二十句詞來,一句詞大約只佔三秒鐘,使得聽眾對整句詞的思索時間也相對短暫,而且聽完一段數來寶在聽覺上所接受的詞,一般是幾百句,因此;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多的詞,而且基本上是連續的聽下來,語言如果不甚瞭解,就會妨礙到聽眾對作品內容的接受程度。為了順暢的完成演出,一般使人費解的詞語都得避開,在特殊情況下非用不可時,也一定要加上說明、解釋。

所謂明晰,指的是要盡量採用群眾口頭語言,以達到表意上的明確、透徹,能夠真正表達口語化的實際內容。其次,要避免使用那種行文式的書面語言,這種語言很注意文法結構,主要是供人閱讀用的。口頭語言雖然也要講究文法結構的完整性,但它著重的部分更加豐富;無論是說話人的表情、動作,和運用語氣上的控制、變化,這些都可以補充那些從文法結構上看似不夠完整的口語句子。

所以,有時一句口頭語言,寫在書面上就會文法不通,甚或令人費解;相反地,如果一句書面語言出現在口語中,也會予人囉唆、繁瑣,以及咬文嚼字的感覺。

按口語習慣︰
數來寶作品不單是登在書刊上供人閱讀,而主要是為了唱給觀眾聽,所以必須按照口語習慣寫詞,使聽眾感到親切、熟悉,在毫不費力下聽懂唱詞,又能進一步的使他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使作品的藝術效果得到加強。

特別注意的是,數來寶的語言其表意要單純,同時要避免長句過多而造成的節奏拖遝,盡量使語言精粹、簡鍊,使節奏更為流暢、有力。

﹙本文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利用「誤會」造成包袱,也是常見的一種手法。如在「故事體結構」和「多段敘事體」中,開展個別情節的描寫時,不論是所敘的事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誤會,都能構成包袱。

    「自嘲」也可以造成包袱,大都適用於反面人物的自我解嘲。如《老鼠過街》中,艾森豪威爾的新聞秘書哈格蒂在東京,被示威群眾揍了一頓之後,還恬不知恥的說︰「我經常跟著總統轉,見過這樣的大場面。」就是這種「自嘲」類型的包袱。

  • 「聽眾笑了才算有了包袱!」那麼,聽眾笑了只是因為聽到可笑的事情嗎?其實並不盡然,不是所有可笑的事情都可以使觀眾發笑,能使觀眾發笑的也不見得真的可笑;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到底笑話該怎麼說﹙包袱應該怎麼表現﹚?」的學問存在。
  • 為了表達出表意深刻、新穎、明確的包袱,寫詞時應把自己放在演員演唱時的環境裡,心裡時刻裝著聽眾,把聽眾已經提高的欣賞水平估計在內,來審議自己寫的包袱可不可笑,聽了之後能不能笑,這樣寫出來的包袱,才會與觀眾的笑聲相一致,才是「包袱」!
  • 文建會2009表演藝術團隊巡迴『藝玩大富翁』,中部地區的戶外大型聯演即將於2日(五)晚間,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的戶外廣場登場。充滿本土味的「傳統戲曲與民俗技藝」節目,布袋戲、歌仔戲、相聲、中國鼓連袂演出,中秋節前夕,要讓中部地方的鄉親們過一個台味十足的小週末夜晚。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