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予 三位悲情將軍(下)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223
【字號】    
   標籤: tags:

之二 項羽

楚漢相爭,西元前202年8月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 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互不侵犯。項羽依約,撤往東邊,漢軍卻暗地設計擊楚。同年冬,彈盡援絕的楚軍被漢軍和各方諸侯兵馬困在垓下。

項羽原本想在垓下與韓信所統率之聯軍決一死戰,但韓信帶兵有方,他以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自己則為中軍主將。再加上用「四面楚歌」作為「攻心」戰術,楚軍因此軍紀渙散。項羽夜聞四面楚歌,知天意不可違,於帳中飲酒悲歌,留下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他感慨時不我予,唱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則唱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

窮途末路的項羽夜帶八百壯士突圍,卻在中途迷了路,天亮時身邊只剩下28名士兵。一世英雄項羽落得如此地步,也只好對空長嘆:「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好一句「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是啊,時勢可以造英雄,但若天要絕人,人也難逃天命安排啊。

項羽來到烏江邊,下馬殺向敵陣,迎向人生中最後一場戰役。終於,他在身負重傷時,看到了當年他在漢軍當司馬時的朋友呂馬童,項羽說:「這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很是慚愧,轉過身來不敢相認。項羽說:「我聽說得到我人頭者,可以賞千金,封萬戶侯,不如我今天就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說完拔劍自刎。

兩千多年來,雖然很多人都在為項羽功敗垂成而扼腕歎息,唐朝杜牧「題烏江廳」曰:「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也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歷史的安排冥冥中有定數,誰都無法改變。曾經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項羽,留下一句「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之後,也只好在天意的安排中被迫匆匆謝幕。

之三 韓信

韓信少年卑微,初至項羽帳下擔任執戟衛士,後改投靠劉邦。因其專精兵法,胸有奇計,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功勳,終至成為楚漢戰爭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蒯通以「略不世出」來稱讚韓信這位屢戰屢勝軍事奇才。韓信的用兵之道,至今仍一直為各路兵家所推崇。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心眼狹小的劉邦極度不安,再加上呂后是個善妒之人,也容不下這樣一個大人物,他們之所以會重用韓信,是要利用他來爲漢朝打天下。韓信攻佔齊地之後,項羽曾派人去遊說韓信,希望韓信加入三分天下的行列,不要再歸順劉邦,但此說法被重情重義的韓信拒絕。

謀士蒯通勸他:「將軍您難道沒有聽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道理嗎?您現在既有了震主的威名,又立下偉大功勳,你走到哪裡,哪裡的王都不敢收你。若不自立為王,何處是你的歸宿呢?」

韓信聽了,說:「劉邦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我還沒能報答他們,又怎麼能見利忘義呢?」於是,韓信婉拒了蒯通的建議。 韓信繼續留在漢軍營爲劉邦效力。漢高祖5年(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決戰。韓信指揮30萬大軍,用了一些兵法奇計,終於使得項羽陣營喪失鬥志,最終打了敗仗。歷時5年的楚漢相爭,以韓信打敗項羽而告終。

在漢朝天下穩定之後,兩人就想盡辦法要奪回韓信的兵權,並進一步貶其職務,軟禁於劉邦身邊。即使這樣,他們還是不放心,處心積慮要除掉韓信。

漢高祖11年(前196年),呂后和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以「謀反」的罪名將他殺害。韓信勞苦功高,幫助劉邦奠定漢朝大業﹐他的威德﹑兵法﹑智慧無人能比﹐足為千秋萬代典範﹐理應被世人推崇並得善終。可是,最後卻只落得小人陷害的悽涼下場,中國第一大將軍的結局怎不教人惋惜呢?

也只能說這些大英雄、大將軍並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命運造化弄人,天意難違,時不我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藝」中的必修課,更是戰場上殺傷力極強的兵器。因而,無論文人還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人們也用「百步穿楊」「箭不虛發」等辭藻讚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術。
  • 朱勃二十歲當縣令。過了二十年,馬援當將軍,朱勃還是縣令。不過,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及至馬家遭冤,正是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當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