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捍衛狩獵權 卑南族大獵祭具多層意義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6日電)「年祭」是卑南族最主要的祭典,是全部族人參與的盛事,一系列的祭典具有文化傳承、敬老尊賢美德,以及揮別陰霾迎向積極人生的多層意義。

台東卑南族8社10部落,每年的12月底至隔年1月初,舉辦將近15天的年祭活動,包括「少年猴祭」、「大獵祭」、「除喪祭」三個主要祭典。

率先登場的是「少年猴祭」,參加的對象是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部落青少年,分成訓練戰士、驅邪祈福和服從三階段。

過去卑南族青少年必須有很長一段時間集中在「巴拉冠」(聚會所)接受斯巴達教育,一方面訓練服從,一方面保衛家園,直到成年前接受最後的膽識(刺猴)和幫忙部落祈福、驅邪後,才能離開聚會所。

隨著時空環境轉變,現在的「猴祭」濃縮成1天1夜,晚上青少年分成兩隊搏鬥,訓練青少年成為強悍戰士。過去卑南族雖不會主動攻擊其他部落,但防禦心相當強,一旦外人入侵獵場或部落,他們會剽悍地捍衛家園。

青少年打完群架後,化裝成凶神惡煞,在階級領導人帶領下,挨家挨戶驅邪、祈福;少年大聲吼著「哈拉巴蓋」,嚇走邪靈;屋主則會讓青少年帶走一些糖果,代表帶走今年的不幸和不好的事。

翌日清晨,青少年會拿著刺猴竿奔向猴祭現場,首先接受長者持棍擊打臀部,主要用意是訓練青少年服從長輩。卑南族和阿美族一樣,相當注重年齡層觀念,必須服從部落長老。

接著,青少年開始刺猴,必須凶狠地刺向稻草做成的猴子。過去刺的是真正的猴子,因為猴子是所有動物中最像人類的,長輩要青少年刺猴,看著猴子冒出鮮血,是要訓練青少年上戰場和獵首的勇氣;另一方面,猴子也象徵邪靈和過去一年的不如意,刺死猴子趕走霉運,同時要祭祀猴子,感謝猴子承受部落所有不幸。

「猴祭」過後,緊接著登場的是「大獵祭」,大獵祭是卑南未來勇士傳承狩獵技巧的訓練,因此會有長者陪同上山,青年只能帶著少許的米、鹽,分組各自進入山區尋找獵物。獵捕的方法可設陷阱捕捉、也可以獵槍狙殺,打到的獵物交由耆老依古法燻烤,帶回部落與族人分享,重現卑南族人的分享文化。

大獵祭期間,過去一年有喪事的喪家必須遠離人群獨自生活,避免將穢氣帶給族人。

大獵祭結束後,獵人和勇士們護衛長老回到部落,婦女準備豐盛的食物迎接;接著是「除喪祭」登場。通常除喪祭都在元月1日,同時配合跨年迎新。

卑南族部落裡,過去一年有喪事的喪家,不能參加部落社交活動,在大獵祭後由長老除喪,揮別不如意的一年後,這些喪家才能重新參與部落的社交活動,迎接嶄新的一年。

卑南族「年祭」系列祭典,是卑南族社會和生活型態的濃縮,因此除了狩獵、分享文化的傳承,也提醒年輕人學習長幼有序、敬老尊賢的美德,還要有更積極的人生觀,揮別過去陰霾,迎接新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