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李白〈送友人〉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千峰
font print 人氣: 3314
【字號】    
   標籤: tags: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1),白水遶(2)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3)萬里征。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4)
揮手自茲(5)去,蕭蕭班馬(6)鳴。

【註釋】
(1) 郭:外城。
(2) 遶:同繞,循中心迴轉而行。
(3) 孤蓬:飛蓬。蓬,蓬蒿,秋時常因風而拔起,故以此形容離群孑身一人的樣子。亦有一說指孤蓬乃為孤舟之意。
(4)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倒裝句,指遊子的行跡好似天上浮雲;而故人的別情則像落日一樣。游,同遊。
(5) 自茲:從此。
(6) 班馬:離群的馬。班,分別。<--ads-->

【參考語譯】
青山橫亙於北城之外,白水繞經了東城下。在這裡我們道別之後,就要各自如飛蓬一般萬里獨行。遊子的行蹤好似天上浮雲居無定所,老朋友間別情依依卻終像落日一樣難以挽留。我們揮了揮手從此相辭而去,只聽得離群的馬兒蕭蕭的哀鳴。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的五言律詩,一、三聯對句工整,頷聯則為流水對,韻腳是「城」、「征」、「情」、「鳴」。首聯開頭即以景入手,刻畫當下環境令人印象鮮明。而頷聯則點出題旨,將與好友萬里相別。頸聯以景喻情,道出了詩人心中的不捨,最末則以馬鳴蕭蕭,代言與好友的離情依依。全詩感情澎湃,但詩人用語含蓄,將真摯情感暗蘊於所見景物當中。「孤蓬」、「浮雲」、「落日」既寫景,又隱喻反襯了兩人分離的別情,最末亦以蕭蕭馬鳴暗述心中哀傷。

詩中「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乃為千古名句,即遊子意似浮雲,而故人情如落日。清 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運用浮雲和日落的意象,分別敘寫遊子形跡飄零及好友相聚美好時光之暫短。而本詩結尾則化用了《詩經.小雅.車攻》中的「蕭蕭馬鳴」,不明言己之不捨,卻道離群班馬之蕭蕭哀鳴,由此更見深情。正如清 沈德潛《唐詩別裁》所云:「蘇李贈言,多唏噓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意在不盡矣,太白猶不失斯旨。」

〈送友人〉從頭之青山流水一靜一動,續之以落日白雲色彩相映、錯落有致;再加上結尾告別之際的幾聲班馬長鳴,令人讀來有聲有色。而在景物時空之上,全詩更沛之以不盡言之款款深情,真可說是太白送別詩當中極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所寫的景物詩,藝術成就是相當高的,手法也有獨到之處,可是歷代卻少有人注意到。筆者認為,想研究唐詩,寫好唐詩,不可不認真的讀一讀唐太宗寫的詩。
  • 唐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史稱文德皇后或長孫皇后;因三國時魏文帝郭皇后亦稱文德皇后,故後世著述中多稱為長孫皇后以示區別。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最賢德的皇后。包括筆者在內,至今都有很多人非常景仰長孫皇后。
  • 楊師道字景猷,山西華陰人。他是隋唐時期名將楊恭仁最小的弟弟,尚桂陽公主(因公主身份尊貴,古稱「尚」而不說「娶」,桂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五個女兒),封安德郡公。貞觀七年,代魏徵為侍中。
  • 研究大唐歷史的學者,可能會對徐賢妃的事蹟感到驚異。如果把《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這三部正史比喻成中國古代研究大唐歷史的三本最權威的刊物,那麼您可能會發現這三本刊物的主編都對徐賢妃青眼有加。
  • 秋風起函穀,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 李白通過修道,悟到了宇宙中的理,在這首詩闡述出來,並指出了古代一些傳說的錯誤之處......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