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和平共處

江淇松與其風格獨特的生態農場

文、攝影/李擷瓔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地震後,為了不破壞環境、不干涉大自然的循環,江淇松以獨特的風格經營生態農場,他施行預約、總量管制措施,人數不超過100人,還立下許多「與眾不同」的「規矩」,比如:住宿自帶盥洗用具、不許帶動物來放生、不准干擾當地的猴子等,江淇松自己也不養猫、狗,為的是保留當地的物種,不被外來種侵犯…..

嘉義的冬天,天氣乾爽舒暢,陽光少了熱度、多了透明度,久聞梅山大峽谷溪流瀑布成群、景色壯麗,不想辜負藍天白雲,與友人相約出遊,拜訪他在大峽谷旁經營民宿的「山友」江淇松,體驗大峽谷的美感與魅力。

車子順著台162甲線起伏的山路蜿蜒而上,天然美景盡在眼底,心神馳騁之際,抵達目的地——梅山大峽谷生態農場。這農場住著一個「懶惰的農夫」,既不種茶也不種檳榔,在他「懶惰」理念的經營下,卻留住原有難得的自然。


大峽谷的自然美景得天獨厚,地形地貌壯麗,原始溪谷之美無與倫比。

走出人生低潮 開創新生活

農場主人江淇松,年輕時接手父親經營多年的家具店,與太太張奇香結婚後育有三子,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二子不幸於一次車禍中去世,讓他感受到人生無常,為了平復喪子之痛,江淇松經常參加登山活動,藉由大自然撫慰傷痛的心緒。

1987年,世界石油危機造成了經濟不景氣,江淇松結束了家具店營業,積極的為自己尋找另一個出路,在多次的尋尋覓覓中,找到了大峽谷現址,夫妻倆被此處絕色所迷,於是買下了5公頃的私有地,另向國有財產局承租了30公頃地,要以自己的雙手,開創人生第二春。


江淇松和太太要以自己的雙手,開創人生第二春。

搬到山裡住,就必須學習山裡人應該具備的生活知識,原本經營家具行的江淇松,有一手製作家具的好功夫,決定親手打造自己的房子,從找資料、設計到開路、蓋房子都不假手他人,為了順乎自然,建材多就地取材,或別人不用了的二手材料,他說大自然有她自己的運作,人有智慧,不要侵犯大自然,要和她和平共處。


有一手製作家具的好功夫的江淇松,依人體工學製造椅子。


江淇松說人有智慧,不要侵犯大自然,要和她和平共處。

經營生態農場 與自然和平共處

基於喜好大自然的志趣,江淇松將自己的愛好與事業,合二為一,投資興建小木屋、餐廳及體能訓練場、生態教室、水上自助纜車、吊橋等遊樂設施,既自娛又娛人,怡然自得,宛如世外桃源。


原木屋內的休憩空間。


基於喜好大自然的志趣,江淇松將自己的愛好與事業,合二為一,投資興建大峽谷內生態農場。

大峽谷園區內的小木屋,全都是以當地所產的福杉、櫸木、相思木等自然木材所建構,最重要的特點是,民宿建材多採用木石造,完全不使用化學物質、油漆、甲醛、防腐劑等會危害建康的化學物質,住起來讓人深深地感覺是那麼的自然與健康。


民宿內的一切都是取自自然。


園區內的小木屋,全都是以當地所產的福杉、櫸木、相思木等自然木材所建構。

民宿的餐廳由張奇香經營,能幹的張奇香持有丙級中餐證照,她心地善良、樂善好施,是「真善美獅子會」的創會會長,餐廳的食材取自當地的野菜,不用農藥,如川七、過猫、山蘇、山茼蒿、山芹菜、高山蔬菜或附近人家種的高麗菜、大的花蓮豆等,以及來自附近人家以自然溪水養殖的魚蝦。


張奇香持有丙級中餐證照,是「真善美獅子會」的創會會長。

建設35公頃的農場設施可就無法獨力完成,江淇松初期請了很多退伍軍人來幫忙整理、開發,目前只有80多歲的周正洪協助管理,來到這裡居住20年,周正洪身體比以前健康、臉色紅潤,80多歲的體力猶如60多歲的人,這是住在都市的人無法想像的。

農場的第一筆生意是租給救國團辦活動,由於這裡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許多研究單位如研究地質、生物的學者專家經常進駐,外國遊客也被這裡的天然美景吸引而來。

九二一受重創 重新出發

1999年九二一地震,帶來極大的創傷,農場80%的建設毀掉了,因交通中斷,一切幾乎停擺,當時江淇松不得已回到嘉義市大同國小當義工,將近三年,路打通後,才回到農場重新經營,他不願申領政府災害補助款,獨力復建一切災害,備嘗艱辛。

地震後,為了不破壞環境、不干涉大自然的循環,江淇松以獨特的風格經營生態農場,他施行預約、總量管制措施,人數不超過100人,還立下許多「與眾不同」的「規矩」,比如:住宿自帶盥洗用具、不許帶動物來放生、不准干擾當地的猴子等,江淇松自己也不養猫、狗,為的是保留當地的物種,不被外來種侵犯。他說:「為了愛惜地球,維護山林的自然環境,請大家為環保共盡一份心力,不便之處請多多包涵!」

江淇松形容自己是一個「懶惰的農夫」,經營農場就是一個「懶」字,他說:因為懶得噴農藥,就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所以鳥兒有蟲吃,因為懶得種檳榔、種茶,才能留下完整的生態。他最討厭到梅山大峽谷放生的人,自以為是的「做功德」,把不屬這裡的生物帶進來,侵害原有的物種,他說:「就是這種錯誤的行為,才導致台灣整個生態被破壞。」


懶惰的農夫經營的農場,懶到連屋頂都長草了!

為了與遊客有一個交流平台,兩年前江淇松設立了梅山大峽谷生態農場網站,他請遊客要上山之前,先看看網站上的公告,瞭解農場的「規矩」,或不能帶哪些物品,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來這裡住宿可免費使用泡湯屋、烤肉區、生態教室、戲水區、卡啦ok、會議室、撞球臺、停車場等各項設施。附近有不少景點,如瑞峰風景區、太和、豐山、奮起湖、草嶺等,江淇松親自為遊客導覽,他希望來這裡渡假的,都是喜歡親近大自然的人。

*****

自然美景渾然天成

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碧湖村清水溪及瑞峰溪交會處的梅山大峽谷生態農場,區內多深谷,溪流瀑布成群,地形地貌壯麗,林相相當完整,自然動物多樣化。據行政院農業委員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調查本區鳥類42種,兩棲類(僅指蛙類)10種,其他物種更居中低海拔之冠。


農場臨嘉義、雲林兩縣天然交界,區內多深谷,溪流瀑布成群,寧靜的湖面有魚兒悠游其間。

農場步道樸實清幽,民宿依山勢闢建,沿石板步道上行,嫣紅挹翠的植物,或綠蔭濃如重墨,層層疊疊,遠眺如詩如畫。盡情體驗自然的浪漫節奏,此時萬般的煩惱,都隨著清風明月,散到無邊的天際。

農場主人江淇松強烈的環保意識,讓旅遊民眾也能重視社區環保工作,共同維護山林的生態環境與清潔。在農場餐廳開闊景觀視野,零汙染的環境中享用取材自山林的天然美味,用餐後,散步在前往大峽谷的山林間,清爽的空氣,皮膚觸覺涼風的走動、樹的呼吸,傾聽鳥叫蟲鳴,讓人感受到無比的幸福與滿足,宛如置身人間仙境。

登上大峽谷,看山、河、林交織的大自然美景,台灣山林得天獨厚,原始溪谷之美無與倫比,而近臨嘉義、雲林兩縣天然交界,兩旁計有六面峭壁嵯峨,巍然羅列,瀑布處處,風景天成,青龍潭中溪魚成群,自助纜車讓人有悠悠蕩蕩之情,佳景冠名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這座由劉得劭教授打造出的宜花東第一座「玻璃工房」,從劉教授娓娓道來的生活態度、創作理念以及未來願景中,我看見一位令人感動的「生活勞動美學實踐家」,正用他的雙手努力推動玻璃藝術──創作、研究、傳承、發揚……
  • 投身教育36年,他曾將一座偏遠的山上小學改變成吸引國內外學者觀摩的教學環境,也鼓舞學校老師發揮專長開拓新景。現在,星期一升旗時間為孩子說故事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 當過大老闆,也做過流浪漢,一個包子讓他重燃生命希望。抱著一顆感恩回饋的心從事這一個行業,對麵粉感恩、對客人感恩、對員工感恩,孫湘臺做出了口齒留香也溫暖心靈的口碑包子……
  • 四歲離家,行過萬千,她記憶深處有一個溫馨畫面永恆停格,陪伴她走過生命的每一個艱難時刻——親生媽媽煮了一鍋薏仁湯,兄弟姊妹圍坐吃得好快樂……這永存心中的美味,成就了「椿之味」薏仁主題館。
  • 【大紀元11月1日報導】-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暨因應專題報導系列之十七(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一日電)在台北市長沙街上,一家老字號商店隨著日出日落推上又拉下鐵捲門,晃眼過了半世紀;改變的是木頭門成了鐵捲門,門口泥巴路變成柏油路,三輪車進步成私家車;唯一不變的是信用、品質與用心,撐著這家專做學生制服的小企業打敗任何大小變異動盪環境,穩穩地走過50年。
  • 基於一份愛護學童的教育家精神,他將殘破不堪的校園,建構成亞洲第一國際安全學校。「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獲頒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雖是無心插柳,江鴻鈞實至名歸。
  • 她不只讀故事給好孩子聽,也讀給令人頭痛的孩子聽,當所謂「壞孩子」的眼中開始增添不一樣的光芒後,李苑芳知道,自己做對了。

    2000年,李苑芳在台北福州街成立了「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

  • 「在地心一世情」的經營原則、舉目可見激勵人心的台灣俚語,一碗香噴噴的魯肉飯吃下來,還吸收了不少先民的智慧。logo搞笑翻玩的作法,又使「鬍鬚張」成為一種時尚、潮流,而成為促銷台灣的一個賣點,則是董事長張永昌的期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