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13日電)貓熊主食竹子為國人熟知,但台灣國寶級保育類動物黑熊的主食「青剛櫟」卻鮮為人知,由於牠季節移動與青剛櫟結果季關係密切,玉山園區有青剛櫟森林,已成「台灣黑熊的故鄉」。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評估,台灣黑熊族群數量頂多300隻,保育工作十分迫切;黑熊的重要食物青剛櫟鮮為人知,但對黑熊的生存有重要影響。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屬亞洲黑熊的種群之一。台灣近幾十年來由於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及人為活動頻繁,使原本廣泛分布的台灣黑熊,範圍大幅縮減,目前黑熊多侷限於地形較崎嶇陡峭或高海拔、人為活動較少的山區,族群也處於受威脅的狀態。
玉管處保育研究課課長蘇志峰指出,就生物學角度,任何動物的族群數量如果少於500隻,都屬瀕臨絕種的物種,台灣黑熊的野外族群頂多300隻,意指其族群生存已面臨危機,「只要來一場疾病,就可能有滅種的可能」。
玉管處自民國87年開始投入台灣黑熊的研究保育任務,迄今歷10年經營,已讓玉山國家公園東側的「大分地區」,成了「台灣黑熊的故鄉」,台灣黑熊族群主要棲息於此一區域,原因是這裡不像其他地方有人為的侵入或開發,不管棲地或食物都是最完整的。
談到野生動物的食物,貓熊團團、圓圓來台,引發民眾熱烈討論與關注,經由媒體的密集傳播,大概少有人不知道貓熊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台灣的國寶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黑熊呢?牠的重要食物是「青剛櫟」果實,恐怕就鮮為人知了,就如同現在多數民眾對貓熊的興趣,可能相對高於黑熊一般。
不少人誤以為黑熊是肉食性,其實牠是雜食性,除草食性的哺乳類動物如山羊、水鹿是食物來源之一,青剛櫟果實更是重要食物來源。蘇志峰表示,巡山保育員所蒐集的黑熊排遺物,化驗出來幾乎都是青剛櫟果實。
青剛櫟堅果屬殼斗科,黑熊的重要棲息地玉山園區大分地區,即有範圍極大的青剛櫟森林。
長期追蹤研究台灣黑熊,因而被冠以「黑熊媽媽」的屏東科大教授黃美秀發現,青剛櫟結果季與非結果季,季節性的變化與黑熊的移動關係密切,結果多時黑熊聚集的現象明顯,非結果期黑熊則到處移動覓食,因而較可能侵入民宅或果園,被獵殺的可能也就大增。
她指出,大分地區的青剛櫟結果季為每年的10月到翌年1月,非結果季則為2月到9月,監測結果發現,結果期黑熊之出現指數是非結果期的1.5倍,完全無堅果果實時節,黑熊在此區域範圍甚至幾乎失去蹤影。
玉管處認為,台灣黑熊在青剛櫟結果期覓食堅果的活動,對黑熊後續的生殖和生存顯然有重要影響,因此,對大分地區青剛櫟森林的調查與維護,也成近年來玉管處在保育黑熊生態重要的一環。
蘇志峰認為,保育台灣黑熊不一定要像來台的貓熊一樣,為牠們蓋個「黑熊館」;讓牠們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活動、繁殖與生存,完整維護牠們的區域,就是最好保育方式,也是給黑熊等野生動物最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