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人生】佇立珠江口

江春珍(波士頓)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訊】一個金秋送爽的九月,我送女兒江暢到廣州唸書。一切事務辦妥之後,抽時間來到了珠江口遊覽。

佇立在珠江入海口,渾濁的江水奔向大海後,消失得無影無蹤,只見一片湛藍的碧波。此時,波濤聲聲送入耳中,清風陣陣撲面而來。

這就是中華四大河流之一的珠江,一條令我神往令我敬畏的澎湃大江!

這條起源於雲南曲靖馬鹿山的大江,其源頭自山洞流出,匯聚了無數暗洞飛瀑、山洞溪泉。它穿流於崇山峻嶺之間,奔騰於雲嶺高原之上,流經廣西、廣東幾省區,最後從廣東注入大海。

珠江源頭曲靖是雲南省東南部地區,屬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較多,所以珠江在雲南段水質較好。但進入兩廣以後,特別是廣東沿珠江兩岸工業密佈,城市密集,造成環境污染,珠江下游水質已很渾濁。

珠江雖屬「四大河流」,但它在中國歷史上並不聞名於世,遠不能與長江、黃河相提並論,因為珠江屬於「五嶺以外」的兩廣百越地。這裡,在中國古代屬「不毛之地」,屬於未開化的邊域。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都曾貶官到此任職,如唐代大詩人劉禺錫、柳宗元,宋代大詞人蘇軾、秦觀、黃庭堅等。而柳宗元、秦觀、黃庭堅均逝於廣西任所。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在廣西柳州刺使任上所作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站在柳州城上遠眺時,愁思如雲海茫茫無邊無際;夏日亂風在荷池打旋,斜雨打進爬滿木蓮的圍牆;嶺上層層樹木遮住詩人遙望朋友的視線,愁思似輾轉九回的腸子猶如柳江奔流;身處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音信難通。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珠江流域在文化、生產上的落後以及地域的邊遠和蠻荒。

然而,在中國近代史上,兩廣(特別是廣州地區)卻寫下了歷史的新篇章。林則徐廣州禁煙、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孫中山創立黃埔軍校、廣州誓師北閥等等。壹佰多年來,多少風雲人物在這裡指點江山,多少俊傑英豪在這裡流血奮鬥!

進入八十年代,廣東在全國率先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短短二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歷史上的邊遠、蠻荒落後地區,正在邁進現代文明的行列。望著珠江兩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望著沿江伸展的高速公路,我深切地感觸到了廣東的現代氣息!如今,珠江流域已成為中國向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區位優勢已給珠江流域省區帶來了繁榮與活力,前景充滿希望。

在一個充滿勃勃生機、日新月異的現代都市學習和生活,可以接觸到很多新事物,對於一個青年人的思維、觀念的更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一定會大有裨益的。想到這裡,對女兒選擇到歷史名城廣州來唸書,感到她是明智的。

此時,遙望著奔向大海的珠江水,我不禁想起了遠在大洋彼岸的妹妹春華。自小我們姐妹情深,生活經歷相似,有共同的語言。但自從她移居美國後,姐妹之間遠隔重洋,聚少離多,夜深人靜之時,是我思念她的時候,常常淚濕枕巾。望著奔流向大海的珠江水,我祈禱江水帶去我的問侯與祝福:順風如意、清吉平安!

時間是下午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珠江口,坐上回廣州的客車。汽車啟動後,我回過頭來,久久凝視著這條令我神往令我敬畏的澎湃大江!◇(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當我抬頭望見藍天上翱翔的戰機時﹐都會久久凝眸著﹐直至戰機消失在天際。此時此刻﹐一種深沉的思念縈繞在心頭﹐對抗戰時長眠於廣西桂林堯山的中國飛行員—我的舅舅李蒼點生出無限懷念之情。
  • 盛夏的一天早晨,大病過後的我,心情鬱悶,獨自一人來到大觀公園。在一片碧綠清圓荷葉叢中,荷花亭亭玉立,含笑迎接著我。湖中微波蕩漾,清風送來陣陣荷香,沁人心脾,心境豁然開朗起來。
  • 歲月流逝,年華似水卻無法帶走珍藏在我心中的記憶─那伴隨我一段學習和成長的小木屋。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