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开奖-500彩票-hkjc app中文下载

感念母校栽培 企業家捐款助學

文/黃凱西
font print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感念母校中興大學栽培之恩,更明白貧生求學的辛苦,林萬年從15年前陸續捐款給中興大學。他認為,人文是基礎教育,今年又再度捐贈一百萬給中興大學設立人文講座,前前後後已捐贈超過五千萬台幣。

林萬年來自一個小孩眾多的家庭,身為一個長子,便須幫忙背負家計,五歲就開始賣彩券,一直到考上大學。民國62年(1973)進入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應用經濟學系的前身)就讀。

來自台北的他,在台中舉目無親,為了生活和學費,他用高雄阿姨給的一部腳踏車,前後在大華晚報、民聲日報開始邊送報邊求學的生涯,因此獲得興大師生給予「鐵馬硬漢」的封號。

林萬年回憶求學生活,每天清晨五點起床送報後,才到學校上課,利用空堂,向學校登記打零工,挖過魚池,也種過水稻。還來不及喘口氣,就要趕去上七點和九點的家教,十一點再回到報社進行夜間校對,「騎腳踏車回家,已經累到無法騎直線。」林萬年苦笑。

大學唸的雖然是農業經濟,他利用課餘選修日文、西班牙文,因此退伍後就踏入了貿易界。之後輾轉到中國時報編輯中心上班,一面籌劃創業,一面工作謀取創業基金。

五年後,林萬年於民國74年(1985)成立「行可利公司」。創業後,他為維持資金來源的穩定,仍繼續在中國時報上班,直到後來,身體不佳,才辭去工作,專心奮鬥自己的事業。

由於生意版圖不斷擴大,先後在大陸、歐洲成立子公司或辦事處。林萬年因感念母校栽培之恩,更明白貧生求學的辛苦,十五年前陸續捐款給中興大學作為獎助學金之用。

921大地震後,興大部份校舍嚴重毀損,林萬年在民國88 ~ 93年(1999 ~ 2004)間,前後共捐款3,900萬元給興大,作為災後興建語言中心萬年樓之用,之後又慨贈新台幣200萬元予語言中心添購教學與語言訓練設備。除此之外,十餘年來,平均每年捐贈百餘萬元給興大做為獎助學金,以勉勵清寒學子勤學上進。

中興大學為提升教學與研究水準,奠定校園人文基礎,林萬年捐贈一百萬元,設立「萬年人文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人文學者,擔任講座教授,開設一連串的講座課程,並投入教學研究。林萬年強調,只要自己還有能力,捐款的善行就要永遠做下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電)國立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師生十一人的「2008年坦尚尼亞弭貧暨生態關懷計畫」,將於三十一日啟程,今天由校長周宏室授旗,並舉行學生募款新台幣十六萬元幫助坦尚尼亞小學蓋公共廁所的捐贈儀式,由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翁慧圓代表接受。
  • 大紐約愛心基金會負責人蕭碧珠昨天(9月16日)上午將31位愛心人士的$5,870善款﹐全數交給身患重病的知名樹根藝術家劉德禮。劉德禮將心愛的作品「鳳凰于飛」贈送給捐款$3,000的楊太太收藏。他說﹐作品無價﹐社區愛心更無價。
  • 【大紀元9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一日電)在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及個人愛心捐款贊助下,台北縣一群家庭扶助中心所關懷的清寒學生獲贈獎學金,讓剛開學不久的學生,面對物價高漲的時代,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文具、書籍,也讓緩起訴金充分發揮社會公益的功能。
  • 賈賈普爾縣(Jajpur)位於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在過去75年來,該縣一名男子一直在樹下義務教導兒童讀書和識字,而且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他致力於教學的熱情與精神感動了人們。
  • 印度比哈爾邦一名男子花費30年的時間,獨自以簡單的工具挖出一條3公里長的河渠,以便將水引進村裡的池塘,供村民和牲畜使用。此一利益眾人的事蹟與他不斷堅持的恆心與毅力,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
  • 英國一名100歲的二次大戰老兵,上個月在生日前發起一項為醫護人員募款的活動,迄今募得4,000萬美元。此舉獲得英國民眾的廣大迴響,紛紛寄生日卡片向他祝賀,其中不乏名人雅士。他總共收到了超過15萬張卡片。
  • 在當前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醫護人員顯得格外辛苦。他們不但要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而且必須長時間戴著口罩,這不光是會在臉上留下壓痕或瘀青,也會導致耳朵疼痛。為此,加拿大一名男童製作了一個小裝置,可以緩解他們耳朵疼痛的問題。他甚至還大量生產,並捐贈給各地的醫院使用。
  • 俄羅斯一名9歲男童以替人們的寵物作畫的方式,換取他們提供的物資來捐給動物收容所。他以行動證明,每個人都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動物保育盡一份心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