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轉型台灣創造 科技帶動未來產業
【大紀元9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陳奕華報導)穿上會唱歌的衣服,從包包中抽出能夠自由摺疊的電子書,丟一顆膠囊到油箱裡頭,車子就能行動,這些存在未來的想像,將來都可能透過科技一一實現,近年來工研院正積極地把研發技術推廣到民眾的生活,希望以活用科技的角度,將生活與商機結合在一起,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認為,產業應該從台灣製造轉型台灣創造,以科技帶動未來產業發展。
台灣產業的新機會在哪裡?什麼又是未來熱門的科技發展?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有台灣產業技術升級火車頭之稱的工研院,提出了「應用創新」的新趨勢,而且已經發展出不少新興的技術,像是比Wii更炫的3D飛鼠操控器、更省能高亮度的AC LED,以及能自由扭曲的軟性電子書等等,希望帶領台灣產業從「代工製造」轉型道「高價值創造」。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說:「我們必須慢慢走到取代最原始創新的源頭,就是你怎麼創造新的應用、新的產品,否則我們永遠只是等別人的訂單,市場永遠控制在人家的手上,一方面我們藉著跟生活的結合,與服務業的結合,我們會找到更多創新的機會,同時這接機會將跟市場的結合更密切,這個這個角度就是把台灣的產業從製造帶到創造。」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這些科技應用的創新產業,這次集結30個工研院近期進行的應用創新與前瞻研究,在「預見科技新未來」的書中,其中超過半數已經在商業化過程,希望讓民眾看見台灣產業的新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