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海博论坛 - App Store

不要用咆哮管教孩子

文/ 攝影 王嘉益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八月底酷暑將盡的週末,在金黃昏紅的夕陽下,獨自漫步於公園的綠蔭小道上,清風拂面涼澈心底,靜泌中鳥啼聲更顯得清脆悅耳。然而,遠處傳來的怒吼咆哮,粉碎了這一切美好的氛圍,令人瞬間掉進了一種驚擾不安的情境之中。

人類好奇及警戒的本能,驅使我尋找聲音的來源和事件的真相,而答案就在眼前近百公尺處的運動廣場上。一個身材微胖、滿臉通紅、面露怒氣的中年男子,正以食指指著一名手戴棒球套、面帶驚恐、小學生模樣的孩子。間間斷斷、氣急敗壞的怒罵聲,不但令在場的其他孩子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也引來了附近行人的側目。仔細地聆聽那爆躁尖銳的咆哮聲後,真相終於大白,原來是一位課外活動教學老師正在指責棒球運動中罵髒話的學生。

公園中偶遇的這一幕,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不斷地思索著那位尖聲怒吼的老師,他當時的心理狀態,及教導孩子方法的妥適性。

他是想以咆哮來展示為人師表的權威性嗎?抑或認為以如此強力震撼的聲勢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紛亂的場面?果真如此,從現場驚慌失措的孩子們那慘白的表情來看,這位老師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我沒有修過心理學,不清楚那些孩子在經歷這場震撼教育後,心理上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那名在大庭廣眾之下遭到公開嚴厲指責的學生,他的自尊是否受損?幼小的心靈是否遭到創傷?其他在場的孩子們,是否會誤認這樣權威式、強制性方法是一個值得學習仿效的模式?有樣學樣地養成恃強淩弱、以暴制暴的習性而不自知。

但是,不要忘了,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們給他們塗上什麼樣顏色的染料,他們就會成為什麼樣顏色的畫作。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人師及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啊!

『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開宗明義地指出,所謂老師,就是靠他來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授學業上的知識、解答學業上疑問的人。其中,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除了言教之外,最重要的是還要身教,也就是為人師者要能以身作則,給學生們樹立一個模仿的好榜樣,達到所謂黔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回到公園咆哮的場景之前。那位老師能夠來次機會教育以代替先前的震撼教育,將所有的孩子集合起來,溫和地講明罵髒話的不是之處,告誡他們不可再犯,並對犯錯學童施以禁賽一局的懲罰以示警誡。如此採取柔性勸導兼輔以適度懲處的方式,讓學生們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又寓教於樂,是否會更為妥適、正確一些呢?而且,這不正也是學校舉行課外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嗎?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就更常見了,由於工作忙、壓力大或不耐煩等種種原因,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不是開口大罵就是拳腳相向,似乎這樣才能快速的解決問題,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氣大傷身,孩子下次更是「明知故犯」,真是搞得兩敗俱傷……

試著先放鬆心情,在緩和的氣氛中好好的跟孩子講道理,並用規矩加以約束,這才是良好的管教之道,也不會因此而傷到親子感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看完波拉蔻這段真實的童年記事,應該會讓每一位看書的讀者,不禁落入童年生活的記憶裡吧!所以,在陪伴孩子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爸媽可以就「兒時生活」為主題,與孩子共同分享彼此的童年記憶。孩子其實對爸媽的童年生活很好奇,一定很想知道爸媽當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發生過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事?爺爺奶奶又是怎樣管教孩子等等。
  • 3~7歲寶寶的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該換一種教育方式了?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 (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青少年正值生理、心理和心智的變化階段,精力旺盛、好奇心特強,有心理學家將此歷程稱為「狂飆」時期。若父母、師長未能適時提供輔導,很可能使他們誤入歧途,造成終身遺憾。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悲傷情緒反應,並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