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5日訊】從事台灣地景拍攝工作已經十多年的康村財先生,是一位堅持理想、懷抱使命感的本土攝影家,他和這片土地好像有前世之約,今生專為踐履承諾而來,即使經歷窮愁潦倒的歲月,至今依然清貧度日,始終不減他對鄉土的熱情,不改其樂觀率真的本色,在艱難中,一步步走在自然景觀的寬天闊地裡。
選擇攝影 源於一個感恩的善念
康村財回想近三十年與相機為伍的日子,他說是在學習攝影後的第三年,獲得一個全國性比賽的金牌獎,得到很大的鼓舞。就在同一年,遭逢母喪,他在傷痛中,暗下決心,要在攝影這一塊園圃裡勤加耕耘,以實際成就來報答母親養育之恩。
沒想到這條路走來,歷經坎坷。父親後來在一場車禍意外中導致殘疾,妻子無意分擔長期照料的重責,下堂求去;為籌措龐大醫療費用,家產變賣一空。當時康村財既要照護老父,又須身兼母職,撫育兩個女兒,身心兩方面承受極大的負荷。康村財全憑他堅韌不屈的硬頸精神,支撐過來。
為維持生計,那十年裡,他主要從事商業攝影與教學工作,直到父親去世,才在朋友的鼓勵協助下,購買了第一部大型相機。
以自己生長的環境為出發點
商業攝影是針對客戶需求來進行拍攝工作,人處在一種配合的被動立場,這和康村財灑脫自在的性情不合。在泥巴地裡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培養了和土地的深厚感情,高中時代,康村財對地理一科,也獨有偏好。擁有大型相機後,他終於一償宿願,展開了以地理景觀做為主軸的攝影生涯。
首先他以自己生長的環境-高雄做為出發點,先後完成了《海洋都會-高雄》等三本攝影專集,把大高雄的人文地貌用精湛的技巧做了深度又細緻的呈現。
許多看過康村財攝影作品的人,都會忍不住發出帶有幾分質疑的贊歎:「真的有這麼美嗎?」「高雄哪有那麼美的天候?」每當聽到這樣的疑問時,他會斬釘截鐵的告訴對方:「真實的美,不容置疑!」
(http://www.dajiyuan.com)
師法名家作品 吸取創作養分
康村財努力自學,創作的理念,是來自於美國純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的啟蒙,他表示,亞當斯說過一句話:「底片是樂譜,放大照片才是真正的演奏。」對他的啟發很大。
此外,康村財還虛心的閱讀國內自然風景攝影名家如陳炳元等人的作品,從中吸取養分,逐漸形成自己的美學風格,在質感上把握了真實清晰、構圖嚴謹,層次分明,色階豐富的純攝影要素。即使目前數位影像使用方便,合成技術又普遍,康村財仍堅持絕不複製的原則,寧可揹負笨重的大型相機器材,上山下海,穿行於台灣本島與澎湖周邊各島嶼之間,辛苦的追逐光影,在日昇月落、潮汐起伏的瞬間變化中,耐心等候,獨自品嚐按下快門時苦盡甘來的滋味。
康村財說每一次出門,都彷彿在執行一項莊嚴任務,沒有旅行者的輕鬆閒適之感,每當選定某一目標後,他會先用「肉眼」去實地拍上好幾回,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先做觀測,做足功課後,才開始進行影像攝取。經驗累積豐富,使康村財對高山、海岸、河川、火山與各種特殊地形,瞭若指掌,對四季雲雨水氣的變化,也能敏銳做出判斷,什麼季節、什麼時刻,適合做什麼樣的拍攝,他都胸有成竹,儼然成為地理氣候生態自然方面的專家。
題材取之不盡 詮釋各具特色
自然界可供典藏的題材取之不盡,相較之下,康村財深感攝影生命的有限,必須善用時間,做有計畫的安排。兩年前他參加澎湖縣政府主辦的一場《澎湖地質公園學術研討會》,對台灣金門澎湖深具世界自然遺產潛力的地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目前自己規劃、有待執行的項目,就有一長串,準備逐一完成。
康村財並不擔心選景主題會和他人重覆,因為自然萬物千變萬化,同樣的大地、同樣的山川林海,不同時刻都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每個人的氣性、涵養、品味、觀賞角度都不可能完全一樣,詮釋出來的意境或風格,也必然各具特色。
源於對土地真誠的關愛,康村財用最寬闊的心感受世界,也用最嚴謹的態度從他的攝影再現他心中的山水丘壑。我們期待欣賞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