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篇:割蓆分坐

劉義慶
font print 人氣: 110
【字號】    
   標籤: tags:

《割蓆分坐》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字幼安,三國魏朱虛人。漢末避亂居遼東三十七年。歸後,魏文帝拜為大中大夫,明帝拜為光祿勳,皆辭而不受。
捉:撿起。
乘軒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員才可以乘軒服冕。後借指官位爵祿或顯貴的人。軒冕,古代卿大夫的車服。

《王之學華》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蜡(音:柵)日嘗集子姪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王朗:字景興,東漢末東海郯人,獻帝時為會稽太守。孫策起兵略地,取會稽,朗兵敗降策。建安三年,曹操徵為諫議大夫,歷仕魏文帝、明帝,官至司空,封蘭陵侯。
蜡:一種祭禮。在周朝稱為「蜡」,於歲末大祭萬物。
燕飲:聚在一起吃飯喝酒。
張華:字茂先,范陽人。學業優博,強記默識,長於政事,當時推為第一。誘進人物不倦,士有一善輒為之推譽,後為趙王倫所害,著有博物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音:配),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情欲府君先入廨(音:謝)。」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音:厄)。詣(音:意)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音:波)。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 李元禮嘗歎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霑,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天山派弟子手中舞劍,漫天劍雨,上下翻飛,或魚貫而入,或一劍擎天,或左右搏擊,或幻影無形。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只見遠遠地從天山上飛來數十把長劍,呈扇形劍陣,劍上全是清一色青衣道人。為首一人青衣道袍,頭戴綸巾,面容清秀,腰佩古劍,衣袂飄飄,仙風道骨。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關於太子的下落,一直是攝政王朱彪的心病。圍獵當日,據參與伏擊的頭目回來訴說詳情,太子身中劇毒,短時間內便可毒發身亡,可至今一直未見屍首,還是不能確定。而且,看如今朝堂的局勢,自己篡位登基還不到時機。還有太子一日不除,自己就一直只是攝政王,而且難保有朝一日,攝政王地位不保。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京城洛陽,金鑾殿周圍,月光照處黑壓壓全是盔甲鮮明的軍兵,宗親王朱彪聯合御林軍統領把整個皇宮包圍。對外謊稱京城異變,為防止有人圖謀不軌,保護皇帝安全。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哨箭的發出,各路人馬是縱馬馳騁、爭先恐後,躍入春圍狩獵的獵場。伴隨著弓箭聲此起彼伏和駿馬的嘶鳴聲,林中的一場王者爭霸開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