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使學生能專心地學習學校的課程。」多倫多公立學校教育委員海斯叮(John Hastings)對大紀元記者說。海斯叮認為學生不能專心讀書是缺乏傳統及藝術方面的教育。
學生不專心讀書是普遍問題
海斯叮認為,學生不能專心讀書可能是整個北美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小學生還是17到18歲的中學生,都有在學校裡呆不住的問題。
孩子的行為從家庭開始,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海斯叮指出,在孩子的思想成長過程中,如果他們的家庭不穩定,就容易造成孩子出問題。
「我遇到的幾個案例都是這樣。特別是父母離婚的家庭,還涉及到爭取孩子監護權的問題,對孩子的精神打擊很大。」 海斯叮說,「研究資料顯示,來自這些家庭的孩子很難調節他們的心理,他們要克服更大的心理困難。我很同情他們。」
「原因之一是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也和一般學生一起上課。有些學生在家裏沒有得到傳統的教育,父母太忙,不能和他們一起讀書。」
在讀書認字方面落後的學生,容易在班裡鬧出矛盾。海斯叮指出,他們不能聽明白老師講什麼,會很著急,最終會給他們自己、父母、老師和學校造成麻煩。他們需要額外的幫助。
傳統文化可以改變學生行為
張先生的兒子今年9月份要讀二年級了。他兒子讀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問他在學校學了什麼,他都說不知道。
「他回家的第一個選擇是玩電腦遊戲。」 張先生說,「差不多要逼他才會去做作業。如果沒有做作業,測驗就不及格。」
一個月前,張先生把兒子送去明慧學校夏令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他回家後,打開電腦會去明慧學校的網站,看勇者無畏、九色鹿的故事等動畫故事;還學吹陶笛。遊戲就很少玩了,叫他去洗澡睡覺也容易多了。」張先生說。
廖女士有個6歲半的女兒Helen,在公立學校上學時,不跟其他小朋友玩。
「我對她一直都很擔心,對面走過來的同學跟她打招呼,她都不理人家。」 廖女士說,「上數學課時,老師問她問題,她不回答,就這樣看著老師。老師為這事專門找我去學校面談,還建議我帶她去看那種做心理輔導的醫生。」
「參加明慧學校夏令營後,她變化很大,我們鄰居都看出來啦。她不但會主動跟鄰居的小朋友玩,還會拿東西與他們分享,以前她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那天她對我說:我想拿果凍給Annie吃。我說你就拿去吧。她馬上跑過去把果凍給了Annie。」
「Annie的媽媽對我說:哎呀,你女兒變開朗了很多。」
「她以前在電腦上看到她在中國的外婆會躲開,現在搶著跟外婆講話,還給外婆表演在明慧學校學的舞蹈和詩歌。」
「以前要她寫中文,她覺得很痛苦,還生氣。」 廖女士說,「上週六我把她從學校帶回來的中文作業拿出來,讓她自己練習寫。她居然一個人在那裏寫了很久,也不會覺得煩。我先生看到她在那寫漢字,也感到很高興。」
明慧學校老師如是說
多倫多明慧學校的余老師對大紀元記者說,Helen剛來的時候看起來很害羞,不跟任何孩子玩。「開始的時候我要領著她玩。沒多久他就學會跟其他的孩子玩啦,每天都很快樂,總喜歡笑。」
「我想她是逐漸對大家建立了信任感。開始的時候是跟1個小朋友玩,慢慢的就可以和任何小朋友一起玩啦。」
余老師表示,多倫多明慧學校今年的夏令營主要教中文、中國舞、手工、講故事及遊戲等,從中教給孩子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每年從7月到8月中旬,都會收5歲到12歲的孩子,分小班和中班上課。
明慧學校重視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余老師說,比如說熊老師那天講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她講解的很仔細、生動,還引導孩子們提問題,花了近一個小時,大家都聽得很專注、開心。
據學校介紹,多倫多明慧學校以傳授中華正統文化為特色。開設《三字經》、圍棋博弈、繪畫、氣功鍛練等課程,融品德教育和學習知識為一體,並輔之以神話傳說,文字起源,傳統民俗,歷史典故等知識,開拓兒童視野,啟迪思考,從而了解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
2007年,明慧學校有5位教師因長期義務服務於社區、做出卓越貢獻而獲得加拿大安省政府頒發的傑出義工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