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中西雅樂

「歌劇女神」──20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卡拉絲

【大紀元7月5日訊】卡拉絲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以其充滿生命力的歌聲風靡於世,幾達無人可及之境界。曾經有人問卡拉絲是什麼樣的意志力使她能夠成為歌劇女王?卡拉絲回答:「不是意志力,是愛。」

出生於美國的卡拉絲(Maria Callas1923年12月2日-1977年9月16日),雙親為希臘移民,十三歲時隨父母返回希臘,進入雅典音樂院後師事西班牙女高音希達戈 (Elvira de Hidalgo)。兩年後,其首演是在雅典王家歌劇院中擔任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中的女主角桑杜莎 (Santuzza),結果演出相當的成功,此後又陸續演出了「阿依達」與「假面舞會」。1940年底,卡拉絲在雅典王家歌劇院首度以職業性的演出蘇佩的《伯伽邱》(Boccaccio),此後便展開職業演唱生涯。

二次大戰後卡拉絲轉往美國發展,當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聽過她的聲音後,決定給她合約時,她卻決定前往義大利發展她的歌唱事業。1947年在維洛納劇院演出歌劇「喬康達」(La Gioconda),被名指揮家塞拉凡(Tullio Serafin)提拔在威尼斯菲尼其劇院演出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 中擔任伊索德一角,演出後大為轟動。1949年她曾用演出「女武神」的空檔,以五天練成了「清教徒」隨即演出,在當時被認為是極為偉大的成就。1951年成為史卡拉歌劇院 (La Scala) 的要角,1954年,卡拉絲成為史卡拉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她的歌唱生涯自此輝煌燦爛。

1956年,卡拉絲前往紐約,在大都會演出《諾瑪》、芝加哥演出《遊唱詩人》,使她名揚美國。這段時日是她演唱生涯的最高峰,然而在這全盛時期,並非全然的一帆風順。《安德列謝尼耶》的失敗,可說是她成名後首次的失敗記錄;緊接著全新製作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亦慘遭滑鐵廬。也就是這個時期開始,卡拉絲逐漸的出現她那著名的臨時罷演習慣;1958年,卡拉絲在羅馬歌劇院演出《諾瑪》,義大利總統為座上嘉賓,但是由於演出中輟,憤怒的觀眾幾乎釀成暴動。卡拉絲的罷演有時固然是身體不適,但也少不了有任性使然。

總之,這些消息在記者的著墨渲染下,演變成是大牌心理作祟,這些事件對卡拉絲的形象不無影響。而她與希臘船業鉅子歐納西斯(Aristotle Onassis)的感情也嚴重影響著她的演唱生涯,1968年,歐納西斯與甘迺迪總統遺孀賈桂琳結婚,卡拉絲傷心欲絕,一度甚至有自殺傳聞,自此,卡拉絲的演唱生涯可說已完全結束。1976年,歐納西斯去世,給她很大的打擊,此後便在巴黎深居簡出。1977年9月16日,卡拉絲因心臟病突發驟逝於寓所,骨灰由希臘文化部長撒在愛琴海中。

卡拉絲在舞台上非常耀眼,在歌唱技巧與詮釋深度方面,她的成就的確是空前絕後的,對於她所演唱的角色詮釋,是將自己完全融入並成為劇中的人物,這樣的情感充滿在歌曲中,聲音熱情且震懾人心,將萬千奔騰的情感凝聚於濃烈的嗓音,由內而外忠實表演自己的生命,她擁有易於辨認的獨特音色,儘管有些高音略有瑕疵,但在熱淚盈匡的聽眾耳中已經不是挑剔的理由,反而是殘缺中表現出來的完美。就像卡拉絲一生最重要的演出搭檔之一─男高音史帝法諾(Giuseppe di Stefano)─所說的:「瑪莉亞‧卡拉絲是歌劇中的女王。」她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歌劇藝術而活,但是最後卻又為了愛情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甚至於生命。她對藝術及愛情投入毫無保留的愛,歌聲就是她的傳記,每一個音符對她而言,就是生命,Maria Callas 這個名字,無疑已在廿世紀的歌劇史上留下了強有力的烙印。

如同卡拉絲曾言:「我的回憶錄就在我詮釋的音樂之中,這是我唯一能夠寫下我的藝術或我自己的方式。而我的錄音則保存了我的故事,這也是它們的價值所在。」卡拉絲的歌聲可以說深深地征服了全世界,其無人可及的歌唱魅力,於今依然震撼你我的心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