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线上娱乐城官网-线上娱乐城开户-线上娱乐城注册
《Mao:The Unknown Story》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71)

37 向農民開戰(下) 1953~1956年 59~62歲
張戎(Jung Chang),喬.哈利戴(Jon Halliday)
font print 人氣: 2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要實現核工業的十二年計劃,毛需要更多的農產品來償付。他制定了個有關農業的十二年計劃,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綱要》要求農民到一九六七年時年產一萬億斤糧食。這個數字是毛根據十二年中需要多少農產品出口推算出來的,比歷史最高年產量一九三六年的三千億斤,高出兩倍多。

這個指標完全不切實際,遭到幾乎整個政治局的反對。出聲最高的是負責編製國民經濟計劃的周恩來,為他撐腰的是劉少奇。大家都很清楚,如按《綱要》徵糧,已經在餓飯的千百萬農民就得餓死。
一九五六年二月,一向順從的周恩來把計劃中的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投資砍掉大約四分之一。周知道中國沒有條件買毛要的所有的東西。他的打算是集中資金發展核工業和主要項目,把次要項目放一放。其實不放也不行,中國沒有足夠的鋼鐵、水泥、木材等物資。周的這一舉動,被稱為「反冒進」。

毛要的是所有項目一齊上馬。毛對經濟是外行。薄一波說,毛那時要聽管經濟的部委匯報,但聽得非常吃力:「毛主席十分疲勞。有次聽完匯報,他帶著疲乏的神情,說他現在每天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聽完匯報就上床休息。」累的原因是:「匯報材料很不理想,只有乾巴巴的條條或數字,沒有事例,使他聽起來非常吃力。」一次,聽一位部長匯報,毛緊皺眉頭,抬起頭來說,這是使他強迫受訓,比坐牢還厲害。周恩來某次檢討說,他給毛的報告是材料數字一大堆,沒有故事性。

數字跟毛無緣。南斯拉夫第二號人物卡德爾(Edvard Kardelj)跟毛打交道後說:「數字對他是不必摳死的。比方說,他說:『要兩百年的時間,或者四十年。』」蘇聯在華經濟總顧問阿爾希波夫(Ivan Arkhipov)對我們歎著氣說,毛對經濟「完全不通,一竅不通」。

毛對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卻一點兒也不糊塗。四月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毛叫把砍掉的部分加回去。政治局沒有從命,堅持他們的意見。毛怒而宣佈散會。會後周恩來去找毛,想說服毛,最後實在無法時冒出一句,說他「從良心上不能同意」毛的做法。周恩來跟毛講良心,使毛怒不可遏。但毛無可奈何。
毛的同事們跟他頂撞,原因是毛的要求太過分,後果太嚴重。這時莫斯科發生的一件大事,也使他們的膽子格外壯。這年二月二十四日,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做秘密報告反斯大林,譴責斯大林的肅反殺人、獨斷專行,還有斯大林的工業化措施。中共領導人現在紛紛就這些問題批評斯大林。劉少奇說斯大林的錯誤第一是「肅反擴大化」,還有「農業上犯錯誤。蘇聯至今沒有解決農業問題」。張聞天說:「蘇聯內政主要錯誤是沒有把農業搞好,糧食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太偏重於工業,特別是重工業。蘇聯輕工產品幾十年無改進,我在蘇聯當大使時去商店幾乎沒什麼可買。糧食也一直很緊。……值得從中吸取教訓。」四月二十日,周恩來在國務院說:「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對的,但忽視了農業就會犯大錯誤。蘇聯和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些問題上對斯大林的批評打在毛澤東身上。毛反守為攻,規定對斯大林必須「三七開」,「正確是七分,是主要的;錯誤是三分,是次要的。」錯的三分不是別的,僅是斯大林怎樣虐待了毛:「這些事想起來就有氣。」

但毛不能公開跟赫魯曉夫翻臉。赫魯曉夫代表共產主義陣營的「老大哥」。毛離不開赫魯曉夫,他的軍工項目、原子彈,都得從赫魯曉夫那裡來。赫魯曉夫出其不意地大反斯大林,也讓毛對他刮目相看。毛覺得這個人不簡單,多次若有所思地講:「赫魯曉夫有膽量,敢去碰斯大林」,「這確實需要點勇氣。」毛拿不準赫魯曉夫,他得小心從事。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當他的同事們贊同赫魯曉夫而反對他的政策時,毛沒有一鎯頭打過去。他忍下了。無從發洩的怒火使他拂袖而去,離開北京到了外省。中國各省的「第一書記」,都是毛特別挑選的。

毛這次離開北京的方式不同以往。他在深夜親自給空軍司令劉亞樓打電話,要他準備飛機。毛一向認為飛機危險而不願意坐,上次還是在一九四五年,他不得不飛到重慶去跟蔣介石談判。毛這次要坐飛機了,可見他是多麼迫不及待地要離開北京。

毛第一次坐由中國人駕駛的飛機。為了照顧他的生活習慣,機艙裡放了張木板床。登機前一刻,機組人員才得知乘坐飛機的是毛。這是五月三日早上,一個難得的好天氣。毛跟機組握手,接著站著不動,良久不作聲。劉亞樓提醒他上了飛機後,他坐下再度陷入沉思,手裡夾著的香煙煙灰結得老長也未彈去。突然他像醒過來似的命令起飛。

首站是武漢,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在候機大廳裡立了座毛的立體塑像,這大概在全中國尚屬第一。當時赫魯曉夫剛譴責了斯大林搞個人崇拜,毛對塑像表示不滿意,叫王任重「一定要搬掉,不然唯你是問。」王翻來覆主地想,搬好還是不搬好,最後決定不搬,塑像就留了下來。

毛從武漢飛往廣州,接他的是另一個對他五體投地的省委書記陶鑄。江青也在那裡。毛的別墅是美麗的大莊園「小島」,靠在珠江邊上。因為毛來了,江上交通運輸都停了下來,附近江面也封鎖起來。毛的隨從奉命不許見客,不許寫信,不許打電話,更不必說出門走一走了。天氣又悶又熱,毛的房間裡放了五桶冰塊也無濟於事。花園裡的熱帶花草茂盛,蚊子到處亂飛,從香港買來滅蚊的DDT殺蟲劑,但漏網分子眾多。毛怪工作人員滅蚊不力,發了脾氣。

真正使毛心情煩躁的是北京。劉少奇、周恩來繼續地不聽話,還在那裡砍軍工項目。五月底,毛離開廣州飛回武漢。他要用游長江的方式,給劉、周們發出一個嚴厲而又意味深長的警告:他身強力壯,有體魄、有決心鬥到底。

長江寬闊流急,游泳似乎有風險。但就像毛的警衛所說,毛游泳「是有限度的,沒有把握和冒風險的事他是不會做的」。後來他想游三峽,警衛告訴他那裡的水情險惡,他就沒有游。在武漢,王任重帶領幾十個人先試游,找暗流,探漩渦。當毛游泳時,若干訓練有素的警衛按照規定的位置,把毛圍起來,使他萬無一失。旁邊還有三條船,以便他略感不適或有任何不測時,可以隨時上船。

毛連游了三天。風大,浪也高,但是毛怡然自得,寫了首詞,稱自己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最後那天下著小雨,長江兩岸組織了幾萬人從遠處觀看毛游泳,「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不斷。

在北京,六月四日,政治局進一步決定更多的項目下馬。毛在這天下午回到北京,他的「迴鑾」並未影響同事們的決心。

十二日,劉少奇把他安排寫的「反對急躁情緒」的《人民日報》社論送給毛看。社論批評說:「一切工作,不分輕重緩急,也不問客觀條件是否可能,一律求多求快……齊頭並進,企圖在一個早晨即把一切事情辦好」,「貪多圖快而造成浪費」。社論還說:急躁情緒「首先存在在上面」,「下面的急躁冒進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來的」。毛後來說,社論「尖銳地針對我」。他在稿上批了三個字:「不看了」,就退給了劉少奇。儘管毛明顯惱怒,社論照樣在二十日登出。

這時的毛心裡很不踏實,甚至比跟斯大林較勁時還不踏實。毛瞭解斯大林,但赫魯曉夫是個未知數。赫魯曉夫摒棄了斯大林主義,天曉得這個莽漢下一步會幹什麼。特別是赫魯曉夫剛把匈牙利的斯大林信徒拉科西弄下了台。金日成的同事們,為赫魯曉夫反斯大林所鼓舞,也差點兒把看去地位牢不可破的「偉大領袖」在八月黨的全會上選下台。

毛澤東本人面臨他掌權以來的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八大」。大會即將在九月召開,改期是不可能的,赫魯曉夫時期的新精神是按章程辦事,大會宣傳也已作出。毛擔心他要是跟政治局鬧翻了,逼急了他們也許會在黨代會上對他來這麼一手,比方說給他一個有職無權的職位,或者是把他的政綱的災難性後果在大會上公開,這樣一來把他選掉也未可知。共產黨的黨代會當然都是精心操縱的,但問題是誰來操縱,毛平時都是靠政治局,現在政治局跟他處在「交戰」狀態。莫斯科派來參加「八大」的代表又是米高揚,正是此人在幾個星期前具體策畫把拉科西拉下馬。

為了使「八大」不會危及自己,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提醒同事們不要想入非非。九月十日,「八大」開幕前的一次預備會議上,毛彷彿推心置腹似的說:「有些話我過去也沒有講過,我想在今天跟你們談一談。」接著他長篇大論地講起從前他受到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毛承認:「我是犯過錯誤的。比如打仗。」「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毛還說:「肅反時我犯了錯誤,第一次肅反肅錯了人。」如此等等。毛的坦誠並非心血來潮作檢討,他是在強調:再犯錯誤,造成再大的災難,我毛澤東也垮不了,誰也奈何不了我。

毛的主要步驟還是表現得通情達理,願意讓步。他同意在黨章中不提「毛澤東思想」。當然,他用別的辦法來補償。黨章報告中把他稱為英明領袖,「從來厭棄對於個人的神化」。反個人崇拜的潮流被他導向對他有利的方向。「朱總司令萬歲!」這類口號一律不准喊了,中共其他領導人的肖像一律去掉,只留他一個人的肖像。毛對外國人說起時,好像他是不得已而為之:「過去我們遊行中拿著馬、恩、列、斯的像,拿著幾個中國人——毛、劉、周、朱的像和兄弟黨領袖的像。現在我們採取了「打倒一切」的辦法:誰的像都不拿……但是有五個死人——馬、恩、列、斯、孫的像,和一個活人——毛澤東的像還掛著。掛就掛吧。」

毛在別的方面也給人印象他在妥協。「八大」推崇法制,劉少奇的政治報告說要「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毛澤東統治的法寶「搞運動」被批評為:「助長人們輕視一切法制的心理」。不過,「八大」一完,法制也就完了。

毛最大的讓步是同意他的以軍工為核心的工業化走得慢一點。在政治報告上,毛刪去他喜歡的口號:「又多、又快」;允許把他「十五年」內實現工業化的提法改成「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忍耐了對他的批評,如暗示他犯了「『左』傾的錯誤」,「冒險主義的錯誤」,「脫離經濟發展的正確比例,使人民的負擔過重」,「造成浪費」。

由於毛的退讓,軍工項目減少,一九五六年人民吃糧水準是毛二十七年統治下最高的:四百一十斤。一九五七年,經毛點頭,軍工投資繼續下降百分之二十一。

一年工夫,他將捲土重來。(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九二八年四月,毛還在井岡山時,南昌起義的倖存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他來了。這支部隊頭年十月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南海岸,沒有看到任何蘇聯軍火,卻被打散,剩下的人聚集在四十一歲的朱德麾下。朱德是職業軍人,曾在滇軍中官至旅長。三十六歲那年他到德國留學,在那裡參加了共產黨,以後去蘇聯受軍訓。
  • 毛澤東一接到中央任命,就準備擴大地盤。國民黨軍隊也要打來了。一九二八年六月,蔣介石打敗了北京政府,統一了中國大部,建都南京,著手恢復秩序。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毛率領朱毛紅軍離開井岡山。朱毛紅軍經過一些變故,眼下有人馬三千。
  • 這時黨的總書記是沒什麼能力的向忠發,莫斯科任命他純粹是基於他出身「無產階級」,當過水手、碼頭工人。中共負實際責任的是周恩來,做決策的是莫斯科在上海的代表。這段時期代表們大都是歐洲和美國的共產黨人。直接管事的,一個是德國人叫愛斯拉(Gerhan Eisler),以後做過駐美國的情報長官。
  • 一九二八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之後,著手讓各地軍閥交出軍權,以建立統一的國家軍隊。一批軍閥頑強抵抗,一九三○年初,有幾十萬大軍參加的「中原大戰」一觸即發。莫斯科決定利用這場大戰幫中共建立全國性政權。周恩來三月離開上海去蘇聯討論此事,帶去紅軍的詳細材料。
  • 在冬天的寒風裡,沒穿外套,年僅二十九歲的開慧,被綁著押過長沙的街道。路上,一個軍官下令給她叫了輛人力車,士兵們在兩邊小跑。刑場在城門外,四下是一片荒墳。行刑人開槍後,把她的鞋脫下來扔得遠遠的,怕死者的魂魄追著他們索命。
  • 自一九二九年初離開井岡山以後,毛澤東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完全控制了兩支軍隊:朱毛紅軍和彭德懷軍,以及閩西紅區。但他眼睛一直盯著井岡山東邊的江西紅軍和他們的根據地。
  • 一旦把紅軍中曾經反對他的人殺得差不多了,毛就著手對付江西共產黨人。十二月三日,他派李韶九去江西領導人所在地富田,給了李一張單子,單子上都是那些夏天開會把劉士奇選下台的人。毛說那個會是「反對毛澤東」的「AB團取消派的會議」。他下令:「來一個大的破獲,給以全部撲滅」。
  • 國民黨到共產黨的政權交替,沒有出現大的無政府狀態。中共軍隊一路前進,一路接管所有社會機構,招收受過教育的男女青年,在共產黨老幹部領導下緊鑼密鼓地工作起來。大部分舊職員原封不動地留下,經濟照常運作。工廠開工,商店開門。工商業國有化、農業集體化,要在幾年後才實行。
  • 三反開始不久,毛又搞了個「五反」:反對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財產、偷工減料和盜竊經濟情報。運動對象是「資產階級」。按毛上台初期的政策,這些人的財產沒有被沒收,企業商業還在繼續經營。五反的目的,是使他們從此誠惶誠恐地照共產黨的要求幹,而且通過罰款沒收,從他們那裡擠出錢來。
  • 同國民黨的內戰剛勝利在望,毛便躍躍欲試,要在斯大林的全球勢力範圍內插一腳。毛希望有個斯諾式的人物來助他一臂之力。但莫斯科已禁止毛再接待斯諾。他只能轉而求其次,用二流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