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五)敬重他人嘉納良言

三新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訓曰:今天下承平,朕猶時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亂時,因聯主見專誠,以致成功。惟大兵永興被困之際,至信息不通,朕心憂之,現於詞色。

一日,議政王大臣入內議軍旅事,奏畢僉出1,有都統畢立克圖獨留2,向朕雲,「臣觀陛下近日天顏稍有憂色3。上試思之,我朝滿洲兵將若五百人合隊,誰能抵敵?不日永興之師捷音必至。陛下獨不觀太祖、太宗乎4? 為軍旅之事,臣未見眉顰一次5。皇上若如此,則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為憂也。」

朕甚是之。不日,永興捷音果至。所以,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6。都統畢立克圖漢仗好7,且極其誠實人也。

【註解】

1僉:皆。
2都統:官名。清代始設八旗都統,分掌滿、漢軍二十四旗政令。畢立克圖,蒙古正藍旗人,始博爾濟吉特氏。順治時累攫正藍旗蒙古都統,列議政大臣。康熙間王輔臣叛於平涼,討降之,封二等男。
3天顏:帝王的容顏。
4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
5眉顰:皺眉。
6嘉納:讚許,來納。
7漢仗:指體貌魁梧。

【語譯】
現如今,天下安定太平,我依然每時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奮處理著政事。以前,吳三桂等「三藩」發動叛亂時,因為我主見專注精誠,最後成功地平定了叛亂。但是大軍在永興被圍的那個時候,情勢嚴峻到連消息也不通了,我內心憂慮,甚至流露於言語和臉面之上。

一天,眾大臣進宮商議軍事,他們進奏完後都退下了,只有都統畢立克圖單獨留下,對我說:「為臣觀察陛下近日的臉色,稍稍帶著憂慮。皇上您不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編隊,衝鋒陷陣,誰又能抵敵得住呢? 過不了幾天,永興軍隊的捷報必定會傳來。難道陛下沒有留意當年太祖、太宗嗎?他們帶兵打仗,為臣從未見他們皺過一次眉頭。皇上您如果像這樣怯懦,就趕不上祖宗了!您何必為這件事而憂慮呢。」

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過了不幾天,捷報果然傳來。所以,我從來不敢小看他人,認為人家無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識。我經常跟諸位大臣說,你們但凡知道什麼、見到什麼,都可以進奏,讓我知曉,奏言只要合理,我必將給予嘉獎並加以採納。都統畢立克圖,不僅魁梧俊好,而且是一個極其誠實的人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治國六十年,建樹甚多,其創業、守成之功績舉世公認。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 儒家特別強調寬恕,我們都喜歡有肚量的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別人也是在方便自己,為自己開闢更廣闊的空間。然而,貴為天子的人,四海之內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間可謂最廣了,還唸唸不敢忘懷寬恕之道,這就是需要深思了。

  • 訓曰:如朕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從。即如吃煙一節,雖不甚關係,然火燭之起多由此,故朕時時禁止。然朕非不會吃煙,幼時在養母家,頗善於吃煙。今禁人而己用之,將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 訓日: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 鄭板橋在五十二歲時有了一個兒子,叫鄭麟。老來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歡,對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視,不但注重文化素養,更重視人品道德。
  • 君子三戒,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原話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色慾;等到壯年時,此時血氣方剛,要戒與人爭鬥;到步入老邁,血氣已經衰弱,這時要戒貪慾。
  • 諸葛亮非等閑之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他爲何以「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教育幼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