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起一袖古韻唐風
中國歷史上,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千百年來激盪著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三國演義裡英雄人物的忠肝義膽在百姓心中千古流傳,當岳飛身披金甲手持長槍,飛躍在沙塵中,當關公的戰袍閃爍在沙場裡,當孔明羽扇綸巾的裝束慢步思索,這些歷朝歷代的故事一幕幕不斷的在戲台上演,演員用唱腔、身段,更借著劇中人物的服裝服飾,除了講述忠孝節義的故事外,也向世人演繹著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傳統美德,代代傳承下來。
中國古代服飾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一部份,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服飾文化占了重要的篇章,而歷史上各朝代的服裝也隨著不同的朝代改變,隨著不同朝代的衰亡而更迭,如古樸莊重的秦漢服飾,華貴富麗的大唐服飾,娟秀精巧的宋朝服飾,高雅堂皇的明朝服飾,豐富而多彩。
根據史籍記載,在黃帝堯舜時期即出現衣裳,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裡有衣、履、黃裳、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裝飾變形人物中,發現了玉珮、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分辨出是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
從《周禮》、《禮記》和《儀禮》等中國史書中認識到,人類的衣著是從無到有,由簡入繁的;殷商時期在服飾等方面尚未反映出等級差別,西周服飾的等級界限就很明顯,種類也相應增加,宮室中拜天地、敬神時有專用禮服,上朝大典時用朝會服,軍事之用有從戎服,婚嫁之時用婚禮服,弔喪時又有喪事服等。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各諸侯國的服飾相應產生了變化,所謂「繞衿謂裙」就是指沿寬邊的下身纏繞式的肥大衣服,將前襟向後身圍裹的式樣,反映了古人設計思想的靈活巧妙,即採取橫線與斜線的空間互補,獲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裝飾效果,而為防止用料輕薄纏身,採用平挺的錦類織物鑲邊,邊上再飾雲紋圖案,將實用與審美巧妙地結合,充分體現了古人設計的智慧。
西漢時期服飾實行「深衣制」,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珮、朱履,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從形式上官民無差別,但從原料和顏色上,卻顯示了等級的不同,以衣襟分類,可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開襟從領向下垂直,這種服式由於既長且寬,男子穿用較為普遍。
東漢光武帝時期,以赤色為最尊,標明漢朝應有的「火德」,到永平二年繼續倡導,著祭服時,內用白色布帛的中衣,必以紅色緣邊,與赤襪、赤舄相配,並制定百官以「五時服色」隨季節更換服裝,按四時迎氣,立春之日於東郊,服裝用青色,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服飾色皆赤,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服飾色皆黃,立冬之日迎冬於北郊,服飾色皆黑,漢代男子規定以冠式不同來區別等級和地位。
漢代勞動女子上著短襦,下著長裙,蔽膝之上裝飾腰帶長垂,勞作男子常服上身著襦,下身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人人皆同。
魏晉時期宮中朝服規定用朱色,常服用紫色,白色為平民服色,這時的服式仍以襦、裙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而婦女裝飾比較考究,有金環、銀約指和繞腕的跳脫等,在質地上宮中與宮外仍有很大區別。
唐代文化藝術繁榮昌盛,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時代,唐服因其品類多、善變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雍容華貴,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唐朝男子身著圓領袍衫,頭戴幞頭、紗帽,是最典型的穿著;幞頭是以絲絹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髮的頭巾,在唐朝非常盛行;唐朝女子愛美成風,重視化妝、畫眉、點唇,也喜歡塗胭脂,服飾特點是低領、大袖、裙腰高束,樣式主要是上著短襦或衫,下穿長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讓長長的裙襬曳地而行,體態輕盈有若天仙般的飄逸高雅。
宋代服裝分為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官家服飾普遍十分奢侈,民家著裝也很講究,不但衣料選擇考究,而且梳妝也很特別,有的扎發垂肩,有的雲光巧額鬢撐金鳳,還有用剪紙裝飾頭髮,身上抹香,足履繡花等。
明朝冠服制度則參照周、漢、唐、宋服制,恢復傳統的漢族服飾制度,男子服飾以袍衫為主,官員朝服仍襲古制,戴烏紗帽、圓領衫、袖寬三尺;以袍衫顏色和圖案來區分官職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繡圖案,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則為走獸圖案;婦女服飾主要是襖、衫、褙子、比甲、及裙子,款式承襲唐宋,袍衫顏色只能穿桃紅、紫色、綠色;婦女的禮服為鳳冠霞帔,后妃參加祭祀大典等重要場合所穿的服飾,鳳冠上鑲綴著龍鳳,和霞帔搭配使用。
從中國古代服飾,我們可以發現,其特點是嚴格的禮服制度,這也說明古人是遵循著一定的生活準則與道德規範的,所謂君、臣、子民各守其綱;古代服飾也體現出古人的宇宙觀和思維狀態,人們按照衣裳的式樣穿著,有秩序地拜祖先、祭天地,如上衣如天,所以用黑色,下裳如地,服色用黃色,以此表達對天地的崇拜,從服飾上可以看出古人信神敬天,信守天命的思想。
中國古代服飾也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這種「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都是基於人對神的崇敬與信仰,也正因為人有這種善念及高尚的道德水平,神才讓人擁有智慧,擁有真正美好的生活環境。
徜徉在這些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中國古代服飾中,更加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韻和內涵,博大與精深。
二零零八年,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藝術團全球巡迴演出時,除了精湛的演技獲得至高的讚賞外,演員精美的服裝更贏得東西方人士的驚嘆,為時裝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審美觀念。
觀眾中,有讚譽神韻藝術團演員服裝主調的顏色都是近水色的,不管是淺藍還是淺紫或其他顏色,表現的味道非常的誘人,尤其是輕綢緞服裝的飄逸,增加了很多舞蹈的效果;也有讚譽節目中的《水袖》服裝,長長的袖子,展現出中國傳統女子典雅之美。
無奈時至今日,中華文化幾已被摧毀逮盡,流傳數千年的燦爛服飾文化也逐漸被拋棄,中國沒有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傳統服飾。
自近年神韻藝術團開始世界巡演之後,世人越來越想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近日新唐人電視台掌握了這個時機,舉辦《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希望從服飾文化著手,這是復興中華正統文化的又一次努力。
新唐人《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揭櫫「以促進具正統理念的優秀漢服飾文化在全世界傳播,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為比賽宗旨,宗旨表示:
「推崇植根於五千年中國歷代服飾文化的淵源內涵和底蘊,並適用於現代人生活的穿著要求和注重實用性的設計;本著源承古人『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規範和純善純美的價值取向,在今天流行時尚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里,尋回漢服源遠流長的珍貴服飾禮儀文化。本設計大賽並非完全照搬中國古代的服裝服飾,而是通過借鑒唐宋明時期的漢民族服飾文化,以獨特創新的表現手法和風格,設計出融匯漢民族的文化特色並具有鮮明時代感的漢服。」
大獎賽的評委們並且表示:希望籍此大賽促進不同文化和族裔間的溝通,並使散居世界各地、有各種特長且有志於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文化的華裔藝術家們藉此良機切磋技藝,共襄盛舉。
在這個時刻,我們期盼大家一起從世間煙塵裡找回失落的漢服智慧,讓那滿袖的古韻唐風,灌穿在生活中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文化藝術中,再造中華文化的輝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