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在线赌博 - 体育 shouye
古代遊記

【穿梭古今.蘇州】蘆中人呼喚良知

【大紀元6月4日訊】鄭欣出差到蘇州,遊覽深蘊吳文化的水鄉古城,彷彿走繞二千五百年前伍子胥的雪仇之路,不僅看到了以暴制暴的窮途末路,也感受到被仇恨占據的心靈之苦。

走繞蘇州古城,鄭欣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繼續冷眼觀看著二千五百年前的歷史大戲。

鄭欣知道,伍子胥攻破楚國都城,報完大仇後,還想帶兵攻打鄭國,因為鄭國在他逃難的時候曾經追捕過他。鄭君大為恐懼,貼出告示,許以高官厚祿,徵求退敵之 策。有一人前來應募,說他只需要一支船槳,在路上邊走邊唱,就可以退敵。鄭公雖然不信,但也無他計可施,就答應讓他試試。

伍子胥率軍逼近鄭國邊境時,看到有個人擋在路中央,一邊敲著船槳,一邊唱著歌,仔細聽歌詞,卻只有「蘆中人」三字。伍子胥大吃一驚,問他是誰。持槳人告訴伍子胥自己是老漁翁的後人,受鄭君之託來向他求情,請他放鄭國一馬。為報前人的救命之恩,伍子胥打消了攻鄭的計畫。



深蘊吳文化的水鄉古城蘇州。(法新社)

他班師來到以前逃難行乞的地方,嘆息的回憶起往事:當時他來到這瀨水邊的時候,已經餓到無法動彈了。他向一個路過的女子乞食,得到食物卻無法起身進食。女 子好心扶他餵他後,竟然投水自殺。推其原因,可能在女子的心中,嚴守著男女授受不親的禮制規範,雖因救人不得已必須接近異性,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卻立 刻跳水自殺,以求節義兩全。女子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以致伍子胥發達後想報恩,也無處尋起,只好將酬謝用的金塊丟入水中,以了報恩之意。

吳越的新仇舊恨

吳王的太子病死,一時間不知擇立何子。夫差央求伍子胥在吳王面前為自己說話,吳王雖然認為夫差愚而不仁,恐怕不能克紹箕裘,但在伍子胥的大力遊說之下,還 是立他為太子。吳國除了西攻楚國外,還攻打南方的越國,威脅北邊的齊國與晉國。在與越王句踐的交戰中,吳王闔閭因傷致死,死前還告訴夫差,不要忘記替自己 報仇。

夫差即位之初,時刻為著復仇作準備。三年後攻破越國首都會稽(今紹興),迫使越王句踐逃到會稽山上,臣服乞和。句踐採用大夫范蠡的策略,不斷的用重金賄賂受吳王寵信的嚭,並親自帶著妻子及范蠡到吳都謝罪,自甘為奴,服侍夫差。用三年的時間取得吳王的信任,放他們回國。

句踐回國後,「臥薪嘗膽」,大夫文種與范蠡為越國擬定七項策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計畫用十年的時間富國強兵、報仇雪恥,進而稱霸諸侯。越國七計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美人計」了,此計的主角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美女——西施。

西施不僅美貌,而且才德兼具,為了國家大義犧牲自己。當句踐將她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曾勸諫夫差拒絕這份禮物,認為「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但一國是 否傾覆,其實不在於君主身旁是否有美女尤物,君主本身是否仁德有道才是國家存亡的真正原因。天要滅一國,是因為全國從上到下的道德都已經敗壞了,君王作為 一國之長,沒有帶領全國走向正道,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因此而亡國喪命、禍患及身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人,人人都有責任,禍水又豈是幾個紅顏就有辦法惹出來 的?

夫差極為寵愛西施,為她建造了高大的宮室。當時流行於各國建築的時代風格為「高臺榭、美宮室」,也就是在高大的土臺上興造單層或二層的木結構建築,宮殿則極盡奢華的裝飾著。

當時由於木結構的技術還未完全成熟,無法搭建多層建築,但又想將建築物拉高,以達到宏偉壯觀的效果,就把宮殿建在夯土臺(以土搗碎壓實,作為建築物臺基) 上。土臺起初是為了防潮,僅高出地面一米左右。但後來各國競相修築高大的臺基,在土臺上的宮殿也由單棟建築擴大到整個建築群組。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創建, 使城市的輪廓線發生了變化,巍峨富麗的臺榭突出於四周低矮簡陋的民宅之上,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城市的一舉一動,成為春秋時期城市的典型風貌。

除了宮室之外,夫差還下令開鑿大水池,栽植花木,以供西施遊樂其中,成為蘇州園林、也是中國造園的先河。

謀臣末路 死前預言

越國的另一個計謀是賄賂,使用大量金銀珠寶賄賂敵國大臣,使其為自己的利益代言。越國行賄的對象是嚭。嚭由於會諂媚君王,得到夫差的寵信,逐漸取代伍子胥 的地位,成為掌握大權的重臣。越國自戰敗開始,就不斷的賄賂嚭,而他也的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盡心盡力的替越王說好話,卸除了吳王對越國的防 備。

夫差戰勝越國後意氣風發,想要進而逐鹿中原,聽從嚭的建議攻打北方的齊國、晉國。伍子胥認為放句踐回國已經是縱虎歸山了,若還不戒備身旁老虎的反撲,卻長 途跋涉的遠征齊國,只會暴露國內空虛的情況,使越國有機可乘。夫差對伍子胥的警告充耳不聞,率軍攻打齊國。他真的得勝而回,自此逐漸疏離伍子胥。加上嚭因 為與伍子胥有嫌隙,不斷的在吳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夫差就不再接受伍子胥的建議。

後來夫差想要再次北伐,伍子胥又極力勸阻。吳王大怒,賜劍令他自殺。伍子胥憤恨不已,因為當初是由於他的鼎力擁護,才使前王冊立夫差為太子,如今卻要逼他 自殺,實在是恩將仇報。此時的伍子胥已經不復當年勇,不敢叛離吳王,雖然心理不平衡,還是聽命自殺,只是要人在他死後,將他的雙眼挖出來掛在東門上,好讓 他在死後還能目睹越國如何毀滅吳國。他帶著怨恨與詛咒伏劍而死。夫差聽到他的遺言後大怒,命人將伍子胥的遺體裝在袋子裏,丟入江中,令其死不得葬。

伍子胥自認忠於國家,卻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未免憤恨不平,但其實一切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為報仇而使二國無數的生靈塗炭,連死人都遭殃;盡力為暴君謀畫,使其得以四處肆虐。伍子胥最後被自己一手提拔的暴君逼迫自殺,也只不過是苦果自嚐罷了。(待續)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9期【城市的瞬間】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