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中西雅樂

台灣歌謠改編箏樂創作緣起與作品欣賞2

楊佩璇創作

【大紀元7月6日訊】台灣民謠

台灣歌謠的產生,多以台灣島語的特殊環境及當地居民的生活點滴為素材,闡述人生的意義和道理,談及各行各業的生活景況與社會現象。台灣曾受過荷蘭的管理與日本的統治,光復後又大力引進西方文化,這些政治因素對台灣民俗歌謠的創作部分,皆產生必然的影響。

民謠產生於古昔樸實的農漁牧社會,是由民間大眾從生活中,歷經長年累月醞釀而成。它具有人們共同契合的情感,最能抒發人類的新聲,引起大眾的共鳴,而廣受喜愛,也因此常被沿用為戲曲,或說唱裡的基本曲牌。簡上仁在其《台灣民謠》書中認為:民間歌謠是反映時代背景的鏡子,從一個地方的民謠可了解這個地方人們的生活歷程。

『天黑黑』樂曲解說

歌謠背景:據傳原是一首流傳於台灣北部的唸謠,從天候景象談到阿公阿婆之間,為了要煮鹹或煮淡而吵得把鍋弄翻打破的趣事,其中還蘊含著合作才能成事的意義。



http://www.youmaker.com/

樂曲運用了表現主義創作手法的影響,將古箏作為打擊樂器來應用,以擊弦與擊板的表現設計,作為大自然雷聲閃電的擬聲效果。而後續以拍擊演奏技法搭配音樂旋律的交替進行,則試圖串聯天候狀況以及阿公與阿婆相互爭執的趣味性搭配。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