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打龍袍》
【大紀元6月1日訊】《打龍袍》內容是說宋朝包拯陳州放糧後回京,在趙州橋巧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令人吃驚的李宸妃竟是當朝天子宋仁宗的生母。然而要讓宋仁宗能夠接受這位真正的媽媽,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二十年前,在宮中,劉皇后非常妒嫉李宸妃,想盡辦法排擠她。偏偏李宸妃懷孕生了太子,總管後宮的劉皇后謊稱李宸妃生出妖孽貍貓,陷害李宸妃打入冷宮。接著劉皇后又放火燒冷宮,危急存亡之間,李宸妃被神明救出,但雙眼已失明,從此流落民間,乞食維生。
這個故事俗稱「狸貓換太子」,在民間非常流行,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它的內涵,它和西方白雪公主的故事還頗為類似。皇后妒嫉妃子,千方百計要置對方於死地,這與白雪公主中皇后想害死公主沒什麼兩樣。
這種女人迫害女人的情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也讓人好奇的想知道善良的受害者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白雪公主的結局,有白馬王子來化解,愛情的力量能起死回生,喜氣洋洋,將妒嫉的陰霾一掃而空。
而「狸貓換太子」是子息的成就補償了受苦母親的所有委屈。兒子當上皇帝,自己成了太后。二十年的母子分離,用打龍袍的方式—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微妙轉化難以言說的隱情,看的觀眾心滿意足。
促成此事的包拯,以孝道諷喻,打動宋仁宗的心。劉皇后冒充母后,宮廷裡盡是劉皇后的勢力,誰也不敢說破。
包拯如果不夠機伶,說不定落個妖言惑眾、離間劉皇后與皇帝「親情」的罪名。事情不但辦不成,自己還要賠上一條命。包拯想個妙計,趁著元宵節,請宋仁宗到午門觀賞花燈。
各式各樣的燈,還有藝閣燈戲,扮的多是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戲:如呂布與貂嬋、昭君出塞….等。但異於往常的,這次還扮了一個「青風亭—天雷打死張繼寶」,這和節慶的氣氛極不搭調。
宋仁宗(曹復永飾演)坐高台,包拯(左,丁揚士飾演)站立陪伴,前為燈官介紹燈名。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演出。
觀燈場景—呂布與董卓。
宋仁宗心裏很不舒服,他感覺受到譏刺;他自己是個孝順的人(他不知道劉皇后是假母親),怎麼沖著他來這個。他對燈官發起脾氣:
宋仁宗(白):哎呀!膽大的燈官,扮這樣不忠不孝的燈。校尉,將扮燈官拿下!
包拯(白):且慢!萬歲,為何將扮燈官拿下?
宋仁宗(白):扮這樣不忠不孝的燈,故而將他拿下。
包拯(白):慢說不忠不孝之燈,就是不忠不孝之人,我朝現有。
宋仁宗(白):奏來,寡人將他碎屍萬段!
包拯(白):臣不敢冒奏龍顏。
宋仁宗(白):恕卿無罪。
包拯(白):就是萬歲!
觀燈場景—昭君出塞。
關鍵證人太監陳琳(莫中元飾演)出面做證。
李太后(曲復敏飾演)以孝道責備宋仁宗。
接著關鍵證人太監陳琳做證(知情的尚有宮女寇承御,但早已被郭槐害死),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李宸妃進皇宮,李宸妃進宮的這一段老旦唱腔,帶著花腔的喜悅感(老旦唱腔較老生可自由發揮),非常有名:
李后(幕内西皮倒板):龍車鳳輦進皇城,(西皮慢板)御街上來了我受苦之人。趙州橋前遇包拯,二十載冤仇報得清。觀不見汴梁城花花美景,觀不見汴梁城老小子民。來至在午門外下了車輪,又聽得文武臣把我來迎。
接著皇帝拜求眼光娘娘,母親的眼睛恢復了正常。然而二十年的苦情,怎麼消去,很有趣的是以打龍袍代替了,皆大歡喜。這完全能符合儒家普世價值–孝,讓這段故事畫下完美的句點。
宋仁宗親自為失明的母后(曲復敏飾演)拉車。
宋仁宗(曹復永飾演)為母親祈求眼睛復明。
從這個流行數百年的戲曲,我們看到老百姓並不認為皇帝就是絕對權威,他還要按普世價值來行事,沒做到孝就要受罰,即使他不知情並非故意犯的。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認為皇權可以陵架在孝道之上,那是儒家為中國建立的社會根基。到今天民主時代的普世價值是人權,可是辦奧運卻能拆人房子、囚捕上訪的人,這種面子至上的絕對權威,比以前的皇帝還落後,這樣「踐踏人權」的政府怎麼可能繼續下去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