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网 - 体育

微笑,當生命陷落時(1)階梯的用途

何權峰 (暢銷心靈作家)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有些宗教家把人比喻成梯子,梯子可以拿來做兩件事:你可以拿它來往上爬,也可以用它來往下走。命運也是一樣,你可以用它來讓自己向上,也可以用它來讓自己向下。這都看你自己。

正如一個弱點和失敗可以成為最大的激勵,也可以成為喪膽的原因;一段艱難的感情,也許讓人學會如何去愛人愛己,同樣也有人從此對愛懷著恐懼與敵意;豐碩的錢財,可以令人學會分享與利他,卻也可以叫人迷失自性;一場不幸,可以讓人奮發圖強,然而也有人從此沉淪頹喪下去:

許多人原本可以藉由「階梯」超越命運,卻不這麼做,那就是人們無知的地方。我們可以更上一層,卻沒有向上,反而因抱怨自憐而沉淪。

就在幾天前,我讀到一則故事。有個人在年輕時被人陷害,在牢房裡待了九年,後來冤案告破,他終於走出了監獄。出監獄之後,他開始每天不斷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年輕有為的時候就遭受冤屈,那地方簡直跟地獄一樣,根本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唯一的細小窗口裡幾乎看不到太陽,冬天寒風刺骨,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麼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傢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以解我心頭之恨!」

當他年過七旬,在貧病交加中,他終於臥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到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牧師的話還沒說完,病床上的他即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害我不幸的人。」

詛咒不幸不能帶來幸福。人們在面對痛苦不幸總習慣怨嘆咒罵,卻很少人靜下來好好想,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

階梯的用途並不是讓人站在上面,而是要爬到上面。悲苦的命運也不是要讓人承受痛苦,而是要人超越它。

階梯是直行的阻礙,是絆腳石,但如果往上提升,階梯就成了墊腳石。

我很喜歡耶路撒冷的這段當代禱詞。這段禱詞建議我們在爬樓梯的時候,想像自己一步步提升為更好的人。

階梯讓我爬向房子的最高處,
我看見美麗的風景。
只要有階梯,我便可以爬上天堂之殿。每天兩、三階,走向天堂之殿,
每當我踏上階梯,
將變得更好、更和善,
對祢的恩賜更心存感激。
──《星橋》(The Bridge of Stars)馬克思.布雷布魯克編

命運就像階梯一樣,你可以透過它達到另一個層次,但如果你執著於階梯,甚至把階梯拿掉,又如何更上一層樓?

命運的最大效用,即是讓人利用它來超越命運。

路旁一棵果樹,不會憑空長出來,一定是地上曾經有一粒果樹的種籽,這一株比那一株甜也一定有原因的,可能它是甜種,也可能它曾經被接枝改良。

「甜種」是命,「接枝改良」是運。芒果命中注定是酸的,接枝改良卻可以變成甜。接枝改良看似不好的遭遇,卻造就甜美果實。

摘自:《微笑,當生命陷落時》高寶出版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美國太空網27日報導,天文學家拍到年輕的恆星、御夫座AB星周圍的氣體與塵埃旋轉圓盤上出現的馬蹄形缺口的圖片,從而窺視到恆星圓盤裡的物質正在陷落,可能是由正在誕生的行星所捕獲。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