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二)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原文】

昔(1)孟母(2),擇(3)鄰(4)處(5),
子(6)不學(7),斷(8)機杼(9)。

竇燕山(10),有義方(11),
教五子(12), 名(13)俱(14)揚(15)。

【讀音練習】

昔(x□) 孟(m□ng) 母(m□),擇(z□) 鄰(l□n) 處(ch□),
子(z□) 不(b□) 學(xu□),斷(du□n) 機(j□) 杼(zh□)。

竇(d□u) 燕(y□n) 山(sh□n),有(y□u) 義(y□) 方(f□ng),
教(ji□o) 五(w□) 子(z□),名(m□ng) 俱(j□) 揚(y□ng)。

昔(ㄒ一ˊ)孟(ㄇㄥˋ)母(ㄇㄨˇ),
擇(ㄗㄜˊ)鄰(ㄌ一ㄣˊ)處(ㄔㄨˇ),
子(ㄗˇ)不(ㄅㄨˋ)學(ㄒㄩㄝˊ),
斷(ㄉㄨㄢˋ)機(ㄐ一)杼(ㄓㄨˋ)。

竇(ㄉㄡˋ)燕(一ㄢ)山(ㄕㄢ),
有(一ㄡˇ)義(一ˋ)方(ㄈㄤ),
教(ㄐ一ㄠˋ)五(ㄨˇ)子(ㄗˇ),
名(ㄇ一ㄥˊ)俱(ㄐㄩˋ)揚(一ㄤˊ)。

【字詞義解釋】

(1)昔:過去的、從前的。
(2)孟母:孟子的母親。仉姓。孟子的母親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曾經搬家三次。後來常以「孟母三遷」來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
(3)擇:選擇。
(4)鄰:住處相近的人家
(5)處:居住。
(6)子:古時指子女,現專指兒子。
(7)不學:逃學或指不用心學習。
(8)機杼:織布機。「斷機杼」的故事源於《列女傳·母儀傳·鄒孟軻母》: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
竇燕山:人名。竇禹鈞五代後晉時人,因住在燕山,所以又叫做竇燕山。他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五個兒子相繼登科及第,當時號稱「竇氏五龍」。
(9)義方:好的方法,亦指聖賢教誨的義理。
(10)五子:五個孩子。
(11)名:名聲。
(12)俱:都。
(13)揚:稱頌、傳播。

【譯文參考】

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尋找一個能激勵孟子向學的好環境,不辭辛勞地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氣得當著他的面將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布匹割斷,並且教訓他說:「求學就像織布一樣,必須將紗線一條一條織上去,連成寸後才能積成尺,最後才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如果像現在半途而廢就前功盡棄了。」

五代時,有一位重視孩子教育的好父親竇禹鈞(又稱竇燕山),他遵照聖賢教誨的義理來教育子女,因此五個兒子在他的教養下,個個都很有成就,名聲傳播四方。

【問題討論】

(1)學習最重要的是必須做到持之以恆,經過長時間不斷的累積,才能有成就。小朋友,請和大家分享你平時是如何規劃你的讀書時間。

(2)承上題,請分享你學習或生活中因為有恆心或專注而成功的一件事情。

【故事天地】

竇燕山教子

竇禹鈞是五代後晉時候的人,住在薊州,因為那個地方正是古代的燕國,所以人們稱他為竇燕山。他的家裡非常富有,可是竇禹鈞為人心術不正,常欺負窮人。因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已經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正,德行不端,再這樣作惡下去,不但不會有兒子,而且還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向善,多積陰德,多幫助人,或許還有挽救的餘地。」竇禹鈞醒來,把夢中父親說過的話一一謹記在心,再也不敢做壞事了。

後來,他不僅不敢再做惡,還幫助了許多地方上的窮苦人家,甚至在自己的家裡設立「義館」,聘請有名的老師來教書,讓家裡貧窮沒辦法讀書的孩子,都可以來上學。有一天,他在一間客店中,撿到一袋銀子,他就在那兒等了一天,等失主回來找的時候,原封不動的還給了失主。

有一天晚上,竇禹鈞又夢見父親對他說:「你現在積了很多陰德,老天會賜給你五個兒子,你的壽命也會延長。」竇禹鈞醒來後,雖然知道只是一場夢,但是卻更加認真修養自己、多行善事。後來妻子果然為他生了五個兒子。

竇禹鈞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教他們聖賢義理與處世態度。他的五個兒子在他的教導之下,相繼登科及第,鄉里的人無不稱頌,竇禹鈞和他五個兒子的名聲因此傳遍了全國。

【心得寫作單】

(1)小朋友在你看完這個故事後,請說說看是什原因改變了竇燕山原本的命運。
(2)你覺得竇燕山和他五個兒子的名聲能傳遍全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百六(1)是清明,立春(2)五戊(3)為春社(4)。寒食節(5)是清明前一日,初伏(6)日是夏至第三庚。
  • 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 《三字經》最早是宋朝私塾教本,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科書,但一開始究竟是誰開始用這種三字一句的形式編寫的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宋朝的王應麟先生寫的,也有人說是宋朝末年的區適子先生寫的。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