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紀元5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七日專電)「華爾街日報週刊」報導指出,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在嘉義興建以亞洲文物為主題的南院,引發藝術界的批評,這個世界級的博物館成了台灣文化認同爭論的棋子。
報導說,台北故宮博物院被專家們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及展示中國藝術的博物館。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進行的南院擴建計畫卻被藝術界的專家們批評,是有意在彰顯獨立及去中國化的認同。
批評者指出,興建中的分館將以亞洲文物為展出主題,未來的展覽將是從日本到中東的各式亞洲文物,在彰顯台灣與亞洲各國關係的同時也特別與中國保持距離。
美籍華裔策展人、藝評家陸蓉之認為,興建中的分館被用來推動台灣獨立的意識,根本就是「政治」。
報導追溯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六十五萬件中華文物自清末民初以來因戰亂的幾經遷徙。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館長馬克.威爾森指出,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與共產黨的內戰戰情失利之際將這批國寶運到台灣,國民黨人認為他們是真正的中國歷史捍衛者。
曾經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服務多年的威爾森認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南院擴建計畫從更廣的層面來來呈現中國藝術,不失為好主意,尤其亞洲只有少許世界級的博物館。但他卻表示懷疑故宮博物院是否在這方面有足夠的資源。
他舉例指出,台北故宮博物院並沒有可以展現印尼雕刻的精工或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文化的資源。以目前故宮博物院的預算也不可能在價格水漲船高的國際藝術品市場中收購,來充實新館的館藏。
報導指出,在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勝選之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也易人。接任院長的周功鑫對於博物院定位問題的爭議有較長遠的看法,她說:「是的,故宮博物院多年來一直被政治化。也許這就是博物館的本質 — 反映創建它的社會的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