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一)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初級教材《三字經》導讀

《三字經》最早是宋朝私塾教本,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科書,但一開始究竟是誰開始用這種三字一句的形式編寫的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宋朝的王應麟先生寫的,也有人說是宋朝末年的區適子先生寫的。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三字經》,都是經過現代學者改編後的版本,所以在講述歷史的部份,也說到了建立民國的經過。

經,是不變的道理。古人只要把一本書稱作「經」的,一定是具有價值的好書。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眾多,三字經可說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取材範疇包括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內容非常豐富,文詞編排精簡,三字一句更是容易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對初學的兒童而言,背誦三字經等於熟記了許多常識、國學及歷史故事,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所以《三字經》一直以來都是兒童啟蒙教材的首選。

本教材共分五十九個單元,每八句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內容包含原文、讀音練習、字詞義解釋、譯文參考及問題討論。讀音練習標示了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兩種方式,字詞義解釋除了將文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加以註解之外,對於具有特殊意義的字句,會再做背景介紹。譯文參考則是白話翻譯的部分,讓讀者可以更瞭解每一句的意義。最後,我們會依據這八句的內容,編寫了希望能給讀者一點啟思而提出的問題,目的是想藉著這樣的討論過程,讓讀者更能掌握每個單元的主旨。

三字經易學易記,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歷久不衰,就在於其內容多元豐富且富教育意義。學習此教材不僅可以涵養中國神傳文化氣度,更可將學習到的內容當做為人處世的典範,期盼讀者們能時時熟讀記誦,珍惜這珍貴的文化遺產。

初級教材《三字經》第一單元

【原文】

人之(1)初(2),性(3)本(4)善(5),
性相(6)近(7),習(8)相遠(9)。

苟(10)不教(11),性乃(12)遷(13),
教之道(14),貴(15)以專(16)。

【讀音練習】

人(r□n) 之(zh□) 初(ch□),性(x□ng) 本(b□n) 善(sh□n),
性(x□ng) 相(xi□ng) 近(j□n),習(x□) 相(xi□ng) 遠(yu□n)。

苟(g□u) 不(b□) 教(ji□o),性(x□ng) 乃(n□i) 遷(qi□n),
教(ji□o) 之(zh□) 道(d□o) ,貴(gu□) 以(y□) 專(zhu□n) 。

人(ㄖㄣˊ)之(ㄓ)初(ㄔㄨ),
性(ㄒ一ㄥˋ)本(ㄅㄣˇ)善(ㄕㄢˋ),
性(ㄒ一ㄥˋ)相(ㄒ一ㄤ)近(ㄐ一ㄣˋ),
習(ㄒ一ˊ)相(ㄒ一ㄤ)遠(ㄩㄢˇ)。

苟(ㄍㄡˇ)不(ㄅㄨˊ)教(ㄐ一ㄠˋ),
性(ㄒ一ㄥˋ)乃(ㄋㄞˇ)遷(ㄑ一ㄢ),
教(ㄐ一ㄠˋ)之(ㄓ)道(ㄉㄠˋ),
貴(ㄍㄨㄟˋ)以(一ˇ)專(ㄓㄨㄢ)。
     
【字詞義解釋】
(1) 之:的。
(2) 初:初生;剛開始的時候。
(3) 性:本性;天性。
(4) 本:本來。
(5) 善:善良、好的。
(6) 相:相當。
(7) 近:接近。
(8) 習:學習、後天的習慣。
(9) 遠:差別大。
(10) 苟:如果。
(11) 教:教導。
(12) 乃:就會。
(13) 遷:改變。
(14) 道:方法。
(15) 貴:注重。
(16) 專:專心。

【譯文參考】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時候善良的本性,大致都很相近,沒有多大的差別。等到長大以後,因各人的環境不同,所學習的也不同;在好的環境人就會變好,在不好的環境人就容易學壞,於是性情開始有了差別。假如在這個時候,不給他適當的教導,學了種種不良的習慣,他原本善良的本性,就會漸漸變壞;而教導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專心一致,不可邊做邊停,才能使他有完整的學習。

【問題討論】
(1)「人最初的本性」指的是什麼?是指人出生時的本性嗎?還是生命本源最初的特性?請說說看。
(2)如何看待這個「習」?只有課本學習的內容才算是「習」嗎?
(3)我們人從出生後所學習的一切是不是能讓我們變得更好?有沒有可能經過後天的學習後我們反而變得不好了呢?思考後請和大家分享並舉例說明。
(4)我們該如何保持這善良的天性呢?
(5)這個「專」又該如何理解呢?為什麼學習最重要的是要能專心致志?(教學引導: 學習若能一心不亂,就能不偏離正道,也就能保持我們善良的天性。)

【故事天地】

周處除三害

晉朝時,義興有個年輕人叫周處,從小爹娘都死了,因此無人管教,他雖然天生有豪俠氣度,但常仗著一身蠻力在鄉里間打架鬧事,無惡不作,村裡人見了他就像碰到毒蛇猛獸般,總是躲得遠遠的。

這一天,他正在街上閒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談論著什麼,他連忙走過去看熱鬧,大伙們都不做聲的走開了。周處覺得很奇怪,便抓住一個老人問道:「你們在說什麼?」老人很害怕,只好如實地說:「我們這裡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裡有一隻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長橋下的河裡有一條蛟龍;它們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話還沒有說完,周處便大聲說道:「老虎、蛟龍有什麼可怕的,讓我來消滅它們。」說完,就轉身跑了……

話說周處跑到南山上,尋找那隻吃人的老虎。這一天,他終於找到了那隻老虎,當那隻老虎向他撲來時,他就勢一閃,騎到老虎的背上,揮起拳頭,狠狠的擊打老虎的頭,把老虎打死了。接著他又跑到長橋下,跳進河裡去殺蛟龍。周處在水裡與蛟龍打殺了三天三夜,最後終於殺死了蛟龍。

村裡的人們見周處還沒有回來,以為他被老虎或蛟龍吃掉了,高興地敲鑼打鼓,慶祝了起來。沒想到周處興高彩烈地回來了,聽到百姓們說除掉了三害,正高興地慶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處感到很慚愧,很內疚。由於自己平時胡作非為,使得百姓們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害。因此,他下定決心改過,重新做人。後來,他拜了陸雲為師,努力讀書,終於做了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心得寫作單】
(1)假如你是周處,當你聽到村民把你當成三害之一,你心裡的感受如何?
(2)周處是如何除掉「自己」這第三害呢?
(3)今後再面對別人的批評,你會如何對待?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百六(1)是清明,立春(2)五戊(3)為春社(4)。寒食節(5)是清明前一日,初伏(6)日是夏至第三庚。
  • 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