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结果- 线上博彩全攻略

讓道德教條化為內在修養吧

邱宥達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之前看到報紙上寫說,台北市要求學校校長應加強對於「讓座」的宣導,若學生有不讓座行為,應予處分。的確,在台北市的捷運上或是公車上,有不少人是不會讓座的,不僅只是學生,還包括已經出社會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每當有老人、受傷人士、帶小孩的婦人出現於已無車位的捷運或公車上時,他們的目光不是呆滯的往車窗外看、要不就是直接將眼睛閉上,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似的仍坐在位子上。

為什麼這些人不讓座?是不願讓座?還是無法讓座?如果因為身體的無可避免因素使然,讓座的行為對於他來說也許太為難,但如果沒有無可避免的身體因素,他們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我們不知道,當然,正確答案只有當事者才曉得。

到底,為什麼要讓座?讓座的真正意涵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必須回歸到最內在的生活教育層次去回答,如果只是像訂出一條法條,然後要求學生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就予以處罰,我想,這並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因為生活教育是一種必須內化到心靈然後付出實踐的一整個過程,這絕對不是學校教育單一的義務,而是整個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認定問題,其問題本身也不僅存在於學生而已,而應該是屬於社會上的所有人。

現今,社會價值對「讓座」的定義太過狹隘,我認為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把讓座的行為化為一種只具形式而沒有以真誠內在為主體力量所引發的行為。其二,是把讓座的行為看作只有學生才應當如此做的行為。難道讓座只是一種無關乎感情、道德而冷冰冰的教條?難道除了學生以外的健康人士都沒有必須讓座的義務存在?

如果,「讓座」不是一種全民都認可的社會價值,也不是真正內存於心靈的道德價值,那麼我認為,要求學生去進行「讓座」這個行為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學生的讓座行為在學生脫離學生的身分後就會自動消失,也就是說,當他不再是學生時他好像就變得不需要讓座。

對於一個人做一件事是否真為善的整體評斷標準,在於行為者是否真具善念,而不只是他的行為看在大家眼裡是屬於好的行為,也就是說,行為者做某一件事的當下就應該已存有善念在內心,這是一種內發於心中的真誠情感,會引導人們去做他們認為是最好的行為,而不是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去遵守一個看似是好的行為。

其實,讓座只不過是真誠對待別人的一種態度,因為發覺有別的人比自己更需要這個座位而主動讓出,很自然,一點都不造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也應該相互體諒對方、關懷對方、幫助對方?這樣不僅自己會感到快樂,別人也會因此感染到快樂,快樂的種子便會不斷延續地傳遞下去,整個社會也因此會更加和諧。也許對我們來說,這純粹只是很輕易的一個小動作,做不做對我們都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別人來說,這或許是天上顯現的一道恩賜之光,在他最無助之時所給予的幫助。

「讓座」,要像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且,並不只限於要求學生必須服從、遵守,而是整個社會都應該擁有的文化素養。

轉載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共對歷史的顛倒更是隨心所欲。只有把正統的歷史全部反過來,中共的統治才能找到合法性。所以,歷代殺人如麻的強盜都變成了農民起義的英雄;歷史上的清官忠臣倒墮落成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孝子賢孫;而出家修行、教化人思想道德的高僧大德統統是逃避現實的膽小鬼。而這一切都是中共借階級鬥爭的理論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有意顛倒過來的。
  • 「謝謝媽媽辛苦準備晚餐」,新竹縣新豐國小學生謝宜穎常把「謝謝」掛在嘴邊,主動幫忙做家事,並關心父母的健康,讓師長們頻頻誇獎好懂事,但他卻視為生活習慣直說「沒什麼」;最近校方推薦他參加第一屆「3Q」甄選活動,榮獲道德達人第一名。
  • (大紀元記者張天怡舊金山報導)「人權聖火」於4月5日抵達舊金山,並在舊金山聯合廣場舉行盛大集會及人權聖火傳遞儀式。前中國國家籃球隊的運動員陳凱作為第一棒舉著火炬進場。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