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寧封子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123
【字號】    
   標籤: tags: ,

寧封子,是黃帝時期的掌管制陶之事的官員。有人路過,替他掌管陶器窯中的火,居然能夠冒出帶五種色彩的煙。後來那個人就把這個方法教給了封子。一次燒陶,封子升窯添柴,因窯頂柴塌,遂陷火窟。人們見到灰煙中有封子的形影,隨煙氣冉冉上升。他最終火化登仙。後來人們觀看燒剩的灰燼,還可見到封子的骸骨。人們深以為異。當時的人們便把封子的骸骨葬在寧北山中,因此後人稱他為寧封子。

《列仙傳》有詩讚頌道:奇矣封子,妙稟自然。鑠質洪爐,暢氣五煙。遺骨灰燼,寄墳寧山。人睹其跡,惡識其玄。意思是「神奇寧封子,玄妙出自然。身熔大火爐,氣暢五彩煙。灰中存殘骨,墳寄寧北山。人只見遺跡,哪知其事玄。」

相傳,寧封子升仙後,棲身在四川的青城山。黃帝曾往見問以「龍蹻飛行」之道。寧封子以《龍蹻經》傳授給黃帝。黃帝受之後,能乘雲龍以游八極。後來黃帝拜寧君為五嶽真人。南宋詩人范成大有詩云:「三十里至青城,山門曰寶仙九室洞天。夜宿丈人觀,觀在丈人峰下。五峰峻峙如屏,觀之台殿上至巖腹,丈人自唐以來號五嶽丈人。

相傳四川灌縣青城山建福宮後丈人山,就是黃帝向寧封丈人問道處。

(資料來源:《列仙傳》、《搜神記》)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4/23/42161.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神仙故事在民間歷經千年而不衰,經由故事、說唱、戲曲、繪畫、詩歌、傳奇和小說等形式世世代代地傳唱,是人們創作、想像的不朽源泉,中華數千年的古文明也因它而富有生命的活力,源遠流長。
  • 根據佛典,他是長壽神仙,名為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最初是釋迦牟尼的堂弟,後隨佛陀出家。
  • 黃帝在一百二十歲那年,某日天門忽然開了,巨龍垂著鬍鬚來迎接他。黃帝就與隨身的臣僚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龍背,功成圓滿白日飛升了。後面的群臣們,都依依不捨的跟著,抓住龍鬚不鬆手。
  • 眾人順著菩薩指的方向望去,看見水中有一個影子,呈現出觀音菩薩的寶相。眾人急忙下拜。當時水中正巧有一輪月影,非常明亮,菩薩的寶相漸漸隱沒於月影中,慢慢消失了。等到大家起身,發現石台上美麗的婦女也消失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