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7日訊】台〔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綜合16日外電報導〕羅傑斯、墨比爾斯等知名基金經理人最近紛紛喊進台股,使得台股成為當紅炸子雞,吸引外資大舉湧入,在美國次貸危機席捲下、哀鴻遍野的全球股市中獨自走高。
分析師認為,雖然台股的投資價值,遠勝於若干最近大漲的區域股市,但卻仍面臨嚴重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如果投資人太過樂觀,最後可能面對血本無歸的結局。
分析師表示,很多台灣投資人押注馬英九當選後,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會緩和,使今年來台股已上漲6.6%,在亞洲主要股市中表現名列前茅;同時新台幣對美元今年的漲幅也超過7%,居亞洲第二佳,僅次於日圓。
但在外資大舉湧入下,台灣可能正在醞釀另一個泡沫。分析師說,與2005年日本和2007年越南的投資狂熱相比,目前台灣雖尚未出現股市泡沫化的跡象,部分原因在於許多投資人抱著兩岸關係將會改善,卻遭受多次落空的傷害,因此,進出股市已較為審慎。
漲勢猛 專家稱來得太早
儘管如此,台股最近的漲勢,在時間上似乎來得太早。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2003年中國開放民眾赴香港觀光,讓香港經濟脫離衰退,卻帶來了SARS;我想,對台灣而言,要從中國那裡得到經濟利益,可能要等更久的時間。」
台灣新政府正致力於解除赴中國的投資限制,推動定期直航,觀光業將因此受惠,但開放步伐將是逐步的。若干台灣企業也將因為能自由進入中國廣大市場而受益,但台灣重量級科技大廠,對中國的投資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在中國設立不少營運據點,例如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已是中國主要的出口業者。
全球信用危機 台灣難躲掉
很多基金經理人表示,台股表面看來很好,但若從會影響企業獲利的基本面因素全面分析台股,吸引力就遜色很多。尤其台灣難以承受由美國蔓延至歐洲的全球信用危機,因為出口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台灣加權指數科技股佔的權重達54%,總統大選之後科技股跌多漲少,因為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使得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降低。台灣科技業者先前就因為海外需求減緩,及中國勞力成本增加而暗自叫苦。
陶冬表示:「如果國內需求不振,出口又下滑,台灣就會面臨麻煩,我不認為一場選舉就能改變這種情況。」
總統大選結果讓台股翻身,高價房地產市場的熱絡更增強這股狂熱。花旗環球台股研究部主管谷月涵表示:「若認為『馬上,一切就會好』,那就是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