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博彩票 - App Store shouye
台灣要聞

段宜康提黨改革芻議 三大敗因五大建議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怡君台北一日電)前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今天提出「民進黨改革芻議」,指出民進黨失敗三大原因,包括清廉形象受質疑、本土化價值成為對外切割和對內鬥爭的工具、執政內容背離進步價值,同時也提出五大建議盼黨內修改黨章及全面檢討提名制度等。

段宜康、前立委蕭美琴、吳秉叡、沈發惠及蔡其昌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段宜康表示,提出改革芻議是為了拋磚引玉,並未企圖廣納所有聲音,成為一元建議,出席者為參與討論一部份的人。他歸納民進黨三項失敗原因、三項未來挑戰及五項建議主張,盼能拋磚引玉,引發黨內共同討論。

段宜康指出,黨內敗選原因有三:清廉形象受質疑,個人操守問題惡化為全黨的集體墮落;本土化價值成為對外切割和對內鬥爭的工具;執政內容,背離進步價值。

他認為,民進黨因「清廉、勤政、愛鄉土」獲得人民信任而執政,但八年來這三個核心價值已經出現問題,個人操守已經惡化成為全黨的集體墮落。

他表示,每個執政團隊都會有個別成員在操守上發生問題,但檢驗一個政黨是否符合社會期待,要看政黨如何處理操守有問題的成員,在野時,民進黨處理得很明快,但執政後,這部分已經無法符合社會期待。

他也指出,敗選第二個原因是把應為黨內與社會黏著劑的本土價值,當作對外切割、對內鬥爭的工具。民進黨執政之後,並未讓本土化成為國家戰略體系重要目標,反而變成選舉的操作手段。民進黨通過排藍民調,結合媒體談話性節目,造成黨聲音一元化,這是民進黨極重大的倒退。

段宜康表示,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民進黨執政內容也已經背離進步價值,過去民進黨站在弱勢的一邊,檢視民進黨黨綱也清楚呈現此價值系統,但黨綱卻與選舉政見不相干,執政之後黨綱也束之高閣。

除了檢討外,段宜康也提出民進黨在野之後要面對的挑戰,除了重建形象外,還包括:建立本黨價值體;因應選制改變,革新提名機制;重建與社運團體之伙伴關係。

段宜康提出建議五項主張:第一為修改黨章,提高廉政委員會位階為處理廉政問題的最高機關,享有主動獨立的調查權和處分權。

他表示,第二、通過效力等同黨章的決議文,堅持「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本土路線,以對話、論辯和溝通來擴大認同,而不是粗魯地對待不同意見的人。回到創黨時期尊重多元的精神,反對一切將本土路線窄化和教條化的企圖,更反對任何利用本土路線來進行黨內鬥爭的政治人物。

段宜康指出,第三、組成「黨綱檢討小組」,就社會公平議題進行各界巡迴座談聽取意見,完整而充分的檢視黨綱內容,並草擬「行動綱領」具體標示實踐的主張與步驟。

他說,第四、全面檢討提名制度,包括:廢除排藍民調,區域候選人部分,降低黨員投票與民調比例,加入由學者與社運團體組成之小組評鑑。政黨比例候選人部分,廢除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除由中執會推選五位黨領導幹部擔任外,其餘皆由學界與社運團體推薦產生。

他指出,第五、即使在野也應透過討論與規劃,建立本黨的整體戰略藍圖,以免重蹈八年執政失敗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