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特稿)台灣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曾經說過,海外台商是「日不落國」,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台商,距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一千多公里之遙的桑托斯將軍市,棉蘭佬(亦即民答那峨島)台商會創會會長邱福奮鬥二十六年,打造了一個「鮪魚王國」,在當地博得了「鮪魚大王」的美稱。
菲國鮪魚的出口重鎮桑托斯將軍市位於民答那峨島,沒有機場,想要從馬尼拉到桑托斯將軍市,最快的方法就是搭飛機到納卯市再轉車,翻山越嶺,通過幾座軍方哨站,約三個半小時到四個小時,才能抵達。
在市郊一條寬敞公路旁,慶福海產公司的招牌映入眼簾,這就是邱福的鮪魚生產基地,幅員五公頃,雇用了兩百名固定員工以及五百名臨時工。由於桑托斯將軍市地處偏遠,上下游合作夥伴難尋,因此邱福也自己包辦了一些相關的產業,如修船廠、冷凍庫、製冰廠、加油站、紙箱廠、柴魚加工廠及空運事業等。
走進鮪魚廠,依照標準程序穿上消毒衣,並完成手腳消毒之後,邱福神采奕奕地從如何挑魚、一直到魚肉處理、包裝,一層層的程序詳盡解說,儼然是一名百分之百的「鮪魚通」,然而你可知道,邱福早年在台灣的家庭生意,卻是經營藥房。
一個藥房老板如何搖身成為「鮪魚大王」?據邱福表示,當完兵後他在家看管藥房一段時間,後來決定到世界各地走走,開拓視野。七零年代,他乘船經過桑托斯將軍市的漁港,放眼望去滿地都是鮪魚,感到相當的震撼,見到菲律賓人尚未意識到鮪魚的價值,於是邱福決定把握這個商機。
回到台灣之後,邱福立刻到東港學習相關技術一段時日,自認出師之後,於一九八二年到菲律賓創業,成為第一個從事鮪魚買賣的外商。由於鮪魚是做生魚片之用,要求十分嚴格,因此語言不通的他還得親自到各個漁村挑魚,克服了種種困難,包括鮪魚保鮮、品質管理、衛生管理等,第一個市場當然就是日本。
經過多年努力,他的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獲得美國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商務部的合格認證,從此,他的產品打進了歐美的市場,事業版圖日益擴大。如今,邱福每個月出口八至十個貨櫃的冰鮮鮪魚、冷凍鮪魚到世界各國,每一個貨櫃重二十噸。
娶了菲律賓華僑、育有一女二男的邱福,在事業有成之後,不忘回饋當地社會,並協助台灣鄉親,例如調解台灣漁船發生的漁業糾紛、協辦後進台商的移民手續、婚姻等等。後來,到民答那峨島打拼的台商越來越多,大家為彼此照應,棉蘭佬台商會應運而生,而熱心助人的邱福被一致推選為首任的會長。
被問到成功的秘訣,邱福說,做生意最重要是敏感度高、守信譽,而且要勤於「抓錯蟲」,每次遇到技術問題就要盡快想辦法克服。他表示,世界上處處有商機,不管身在那裏,只要肯耕耘,就會有收穫。